林陳海、李世聰、柯勝峯都想當銀行家,金融購併鯰魚效應擴大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7 月 04 日 0:00 | 分類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林陳海、李世聰、柯勝峯都想當銀行家,金融購併鯰魚效應擴大


鼓勵金融業走出去打亞洲杯是金管會既定的政策,但金融業要走出去必須整併壯大規模,然而不管金管會如何苦口婆心勸說,金融業間的整併猶如一攤死水。金管會決定,放一條「鯰魚」進金融市場,把金融整併這攤死水攪成熱鬧滾滾的活水。

炎熱的 6 月正是股東會旺季,企業大老跨業插旗金融之爭,也正熱烈展開,率先登上台面的,便是國票金與三信商銀的搶股購併大戰。

6 月 9 日一早,在國票金宣布公開收購三信商銀股權後,國票金董事長魏啟林與總經理丁予嘉便風塵僕僕地趕到台中,積極完成最後一哩的布局。但和外界預期的不一樣,國票金高層特地南下的目的地,不是到三信商銀總行拜訪現任董事長廖松岳,也不是與最大單一股東、寶佳建設董事長林陳海長子和築建設董事長林家宏會面,而是去會見幾位三信商銀卸任董事與股東。

 

金管會放「鯰魚」進場
鬆綁公開收購  刺激購併

「這次談判很和諧,對於價格與員工權益彼此都有共識,談得很順利,沒有特別留下來吃飯,」兩週後的國票金股東會後,魏啟林笑笑,沒再透露當天面會對象與細節。

5 月 12 日,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為提升金融經營體質、推動金融機構整併,宣布啟動「金石計畫」,鬆綁公開收購金融機構的禁令,只要收購銀行取得被收購銀行股東同意賣出達到 51% 以上股權,便可進行股票交割,並舉行股東臨時會,推動百分之百換股。但若公開收購低於 51% 股權,原先同意賣出的股權不必辦理交割,整個收購行動即宣布失敗。

曾銘宗解除這項禁令的目的,是因金管會推動鼓勵金融業整併政策未見成效,不管大小銀行整併的意願都不高。而金融業不整併,規模就難以擴大,也就耽誤了金管會推動金融業打亞洲杯的計畫,金管會遂鬆綁既有政策,在各方都想安於現狀的金融市場中,放一條「鯰魚」進去,攪動一下刺激金融業購併的雄心。

國票金這次收購三信商銀動用的「公開收購」工具,就是金管會放到金融市場的「鯰魚」,希望在金融購併平靜無波的市場上造成「鯰魚效應」。

管理學上的鯰魚效應,指的是漁夫為了刺激鰻魚的生命力,會在船艙中放入幾條鰻魚的天敵鯰魚,鯰魚遇到成群的對手便會警覺地四處遊走,原本死氣沉沉的鰻魚池,一看到鯰魚也開始緊張,整個環境便被刺激得生氣勃勃。

相較有人稱公開收購是金融市場的鯰魚,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則把公開收購的政策,稱為棍子。蔡明忠指出,以前金融購併只能採取合意購併,等於在金融購併市場中,只有蘿蔔沒有棍子,當購併沒有棍子可用,不能採非合意購併,那些經營績效差的金融機構負責人,因不怕別人購併,不會喪失經營權,根本不會痛;但有了棍子可用後,情況將大不相同。蔡明忠認為,金管會的此一政策有助於促進金融整併。

蔡明忠並指出,其實以大型銀行來說,最能產生綜效的購併是「公民併」,即公股銀行與民營銀行合併,這樣才能快速擴大銀行規模;而且,外界常批評國內大型民營金融機構,多半家族持股非常大,公民併後,就可稀釋家族持股,減低外界對民營金融機構家族化的疑慮,同時公股與民股再委請專業人士經營合併後的銀行,這樣的金融購併最有綜效。

 

蔡明忠挺公民併  綜效最大
張盛和打槍  可能性很低

然而對於這項提議,財政部長張盛和卻存有相當疑慮,張盛和表示,財政部下屬的八家公股行庫中,台銀、土銀是百分之百政府擁有,不可能與民營金融機構合併;而第一與兆豐兩家銀行是財政部規劃對外購併的種子銀行,因此不可能被併;至於華銀與彰銀兩家銀行現在已有較大的民股,要整併相當困難;剩下的只有合庫與台企兩家公股銀行,但這兩家公股銀行就算要購併,財政部也要擁有主導權才行。這樣說起來,大型民營銀行要與公股銀行合併的機率就幾乎沒有了。

但對其他中小型銀行的購併而言,這根棍子就很有用了,因為中小型銀行還是有些大型金控想要,而且有了公開收購這個工具,金融購併的情勢就由過去的和為貴變成強吃弱了,率先發難使用這根棍子的就是長期以來積極想取得銀行平台的國票金。

雖然外界對國票金的公開收購成功的可行性有所疑慮,且三信商銀大股東也表示不想賣,但曾銘宗意有所指地說,金管會對這場收購的成敗採中立態度,「就讓市場試試看吧!不試怎麼知道誰的實力有多少?」

據知情人士透露,國票金早先便透過建商友人等關係,與基地設於新北市新莊的寶佳建設林陳海家族接觸,才有信心對三信商銀啟動公開收購,並開出每股 16.5 元的收購價,後來在接納其他董事建議後,才又調高至 17.8 元。

 

國票金溢價吃貨突擊
三信商銀固樁  發動現金收購

雖然三信各董事均不願證實是否曾與國票金接觸,對外也都強調以銀行利益考量為優先,但 6 月 25 日三信商銀大股東林家宏便率先與國票金簽署應賣協議書。市場預估,在國票金以溢價 32% 的收購價帶動下,國票金有把握先拿下三信商銀至少三成股權,並能在兩個月內收到 51% 的股權。

只是三信商銀其他大股東對此反彈相當大。「這是惡意購併!」三信商銀總經理張金庭強調。不過,銀行局長詹庭禎指出,當甲銀行宣布公開收購乙銀行時,如果在一定的期間內,完成乙銀行 51% 的股權收購,「那你還能說這是惡意購併嗎?」

張金庭透露,三信銀內部也將發動以現金直接搶收股東股票的行動,並將於 7 月 4 日召開「員工權益促進會」積極固樁。「國票金的公開收購要等圈到 51% 以上股權收購成功後,答應賣股的股票才會交割,股東才拿得到出售的股款,而我們是當場付現金收購股票!你要是股東,你要賣給誰?」他對鞏固股權展現出百分之百的信心。

但知情人士觀察,四個月前林家宏才加入三信董事會,他曾坦言參股三信主要是財務投資,有好價格便會評估;不過,林家宏在 25 日的三信董事會上強調,與國票金簽署的是「附條件」的應賣,若三信大股東廖松岳願意買下林家宏的持股,他也承諾「會優先考慮」,因此變數仍大。

此外,由於金管會不斷開放新業務,去年金融業整體獲利超過 3,000 億元,豐厚穩定的獲利引來實力堅強的企業富商也想插旗投資金融業。例如,不只實力雄厚的寶佳機構林陳海家族過去被動受中纖之邀,參股台中銀與台企銀;龍巖集團董事長李世聰最近積極買進彰銀股權,甚至引起財政部的關切。去年台新與財政部大戰時,龍巖還只是關鍵少數的 3.4% 持股,但台新敗戰後,龍巖卻仍持續買進,今年以來砸下百億元大買彰銀股票,如今已是持股逾 8%,難道他想從殯葬大亨躋身成為銀行家?

 

去年金融業獲利逾 3,000 億元
蔡衍明、李世聰  搶卡位

據透露,彰銀董事長張明道還曾為此與李世聰見面,張明道告訴李世聰,金融業是有多少資本做多少生意,獲利不是外界想像那麼容易,並當面詢問李世聰:「龍巖大量敲進彰銀股權,到底想要幹什麼?」李世聰則表達,投資彰銀只是看上彰銀的獲利穩定,把彰銀當成一檔固定收益的投資。

但這些企業人士若只是想做財務投資,為什麼不去買獲利能力更強、流動性高的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呢?

為了證明對彰銀沒有野心,龍巖在 6 月 18 日還針對為何投資彰銀舉行記者會表明心跡,龍巖總經理劉偉龍強調,龍巖買彰銀是財務性投資,用意不在經營權與董事席位,過去龍巖的投資以不動產投資為主,但由於房市趨勢向下,台北市商用不動產的租金報酬率僅 2%,而彰銀股利殖利率卻有 5%,比投資房市好很多。

盤點近一年來上市櫃金融股權異動狀況,對投資銀行股票有興趣的企業家不只李世聰。礙於法規限制,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只能透過關係公司持有國票金 9.9% 持股,雖曾傳出蔡衍明有意推動國票金與旺旺友聯合併,但遭旺旺友聯否認。

此外,中小型銀行最近這一年可說是鴨子划水,比對之下才發現:新光合纖吳東昇連續加碼瑞興銀行;光陽工業第三代、新任董事長柯勝峯也持有大眾銀行近 2 成股權。

雖然因金融業是特許行業,企業家們買銀行股權超過 5%,就要先向金管會申請核准,他們或許不容易吃下銀行業的經營權,但在公開收購這個工具的推波助瀾下,往後金融業有新的公開收購大戰發生時,這些持有銀行股權的企業家們,到底支持哪一方,可能就是金融購併成敗的關鍵了。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