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院副院長:德國啟示──翻轉台灣的機會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11 月 01 日 0:00 | 分類 國際貿易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經院副院長:德國啟示──翻轉台灣的機會


從德國十幾年來的發展故事,應該可以給台灣發展一些樂觀的成分;梅克爾憑藉著過人的毅力與執行力,按部就班落實完成政策。

日前參加一項測試,主題是對於未來台灣經濟中長期成長的看法,方法是採德菲法(Delphi),透過三輪的答題,希望可以收斂看法。主試者告訴我,第一輪意見還有些歧異,但第二輪之後,樂觀者僅剩我一人。

也許年輕一點的朋友感受比較不強烈,但像我們這些 1960 年代出生的人,見識過台灣經濟成長稀鬆平常突破 10% 的年代,而後逐漸降至平均 6%,然後到 4%,然後到近 7 年來,不到 3%,結果,德菲法收斂意見,未來台灣經濟成長也就只能在 3% 上下,怎不令人感到唏噓。

的確,如果從人口、投資、產業發展、財政等統計趨勢來看,未來台灣經濟 3% 成長,恐怕都是高估。因此,我承認我的樂觀,是有許多主觀期待的成分,不過,這並不表示我的樂觀沒有客觀的基礎,台灣要扭轉趨勢,就必須要有很大的改變,從觀念、政策思惟到執行落實,而明年政府換屆,就提供了這樣的選擇機會,而這也是民主制度的優點。

 

德國 10 年脫胎換骨經驗

目前台灣的處境,不得不讓人聯想到 2006 年之前的德國,財政赤字超標(超過馬斯垂克條約之 GDP 3% 上限)、失業高掛在 11% 以上、投資不振、經濟成長是歐洲主要國家最低者,因此被戲稱為「歐洲經濟病夫」。這些現象主要是東西德合併後,基於公平理由,財政大量補貼德東薪資,使得勞動市場機制失靈,再加上歐盟東擴,產業外移,政府必須付出更多福利支出,不僅失業問題嚴峻,也因此拖累財政。

2005 年 11 月梅克爾上任前,施若德政府也發現這樣的問題,因此自 2003 年開始推動「2010 議程」經改方案,旨在從 3 項制度方面振興德國長久以來低迷不振的經濟情勢:第一是降稅;第二是就業市場管制鬆綁;第三是改革社會安全體系、減少財政負擔。其結構改革重點包括:調整年金制度以因應人口結構改變、被保險人提高保險費分攤比率、擴大醫療機構合約可選擇對象、減少阻礙失業人口重返工作的反誘因、將失業津貼與社會救助合併等。

更重要的是,2006 年後,梅克爾新政府除了再加碼改革就業市場、整頓財政收支外,更推動政府重大投資,新政府認為創新與投資為促進成長與就業的兩大關鍵要素,因此於 2006 年至 2009 年間,由政府投資高達 250 億歐元於 5 項領域,包括支援研究發展,推動「德國高科技戰略(High-Tech-Strategie Deutschland) 」方案,透過新的產業群聚政策,建立學界與業界的緊密網路;提高企業動產折舊率、企業免稅額、老舊建築物整建計畫,以振興中小企業及經濟景氣;以及提高交通建設投資、支援家庭方案與以家計單位創造就業機會方案等。

10 年後的德國,已成為全世界僅次於中國及美國的第三大出口國;2005 年德國失業率為 11.5%,高出整體歐元區 7%,但如今,當歐元區失業率還高掛在 11% 時,德國失業率已降至 4.7%。財政不僅足以因應經濟運作,更有能力接納敘利亞難民;在產業發展上,提出工業 4.0,已成為引領全球產業發展的典範及方向。

 

政策固然重要  執行力更是關鍵

從德國十幾年來的發展故事,應該可以給台灣發展一些樂觀的成分。事實上,德國因應危機的政策,就今天政策探討來看,並無什麼驚人之舉,但梅克爾憑藉著過人的毅力與執行力,按部就班落實完成政策。有人評論說,梅克爾的成功是奠基於施若德政府的改革,梅克爾並未否認,但她強調,她成功地解決了德國危機。因此,政策固然重要,執行力更是關鍵。

10 年前的德國問題,像極了今天的台灣,包括經濟低迷、產業外移、投資不振、人口老化、年金及社福拖累財政,雖然在勞動市場上,台灣並沒有失控的失業狀況,但卻面臨薪資凍漲的另類僵固性。不管是左派或右派政黨,都強調人道與公義,但因應的方式卻南轅北轍,有的是以更嚴格的勞動規範來保護勞工,但德國卻選擇讓勞工可以發揮價值的彈性政策。

相較於勞動鬆綁,德國更積極甚至鎖定項目研發及投資,從 2006 年「德國高科技戰略」聚焦 17 項高科技領域研創、2010 年「2020 高科技戰略」整合聚焦為 5 大需求領域及關鍵科技、到 2014 年「新高科技戰略──德國創新」聚焦數位化經濟與社會等 6 大優先,無不具體規畫及鎖定需求及未來發展項目。

對比台灣,也可以努力翻轉困境,例如鬆綁學校及其師生參與創業規範;放寬高階及技術人才簽證及移民條件;解決薪資所得高稅率問題;完善天使、創投及 IPO 機制;以及從需求及未來設定產業發展項目,並成立(國家)產業發展投資公司投入資源。

10 年前德國出現第一位女總理,帶領德國突破困境,10 年後的台灣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Christliches Medienmagazin pro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