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價連跌一年,老字號鋼廠紛紛中槍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11 月 14 日 0:16 | 分類 國際貿易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鋼價連跌一年,老字號鋼廠紛紛中槍


鋼鐵業這波不景氣已經走了 10 年,不但沒有回春跡象,慘況還愈演愈烈; 近一個月來,先是威致不動產遭查封,接著千興公告停工 1 個月。台灣鋼鐵業到底何時能翻身?

時序未入冬,台灣鋼鐵業已提前在過去一個月感受到寒風冷颼颼。10 月 6 日,上市電爐煉鋼廠威致宣布因無力償付貸款,不動產遭法院查封;10 月 27 日,不鏽鋼單軋廠千興公告歲修停工 1 個月,放無薪假。3 個月前,世家鋼鐵(前身為震台)也已宣布退出市場,廠區由中鋼接手。

 

中國低價鋼品  打亂市場

這些歷史 30、40 年以上的老字號鋼廠,不是告別市場就是財務告急。10 年前風光一時的台灣鋼鐵業,何時翻身?

「2008 年金融海嘯那一波衰退非常慘,但至少有 V 形反彈,產業景氣立刻回神;這一波是 L 形曲線,復甦的時間點一直看不到。」中鋼主管解釋,從中鋼的內銷盤價來看,去年 11 月之後,連跌 1 年,從每噸 1.9 萬元跌到目前的 1.2 萬元,熱軋報價 1 年跌幅 36%,是史上未見的漫長谷底。

國內鋼市分為板鋼、條鋼及不鏽鋼三大陣營,統統淹沒在這波為期長達 1 年多的谷底中。中鋼的板鋼從 2011 年的前波高點來算,已經跌掉一半,跌價效應也立即反映在獲利上,例如今年中鋼盤價跌幅最大的是在 6 月,各項鋼品平均跌 7.4%,導致中鋼 7 月產量雖然增加,自結獲利卻大減 9 成。

而中鋼下游單軋廠盛餘,向來是獲利績優生,擁有日資股東奧援,主攻北美、新興市場高價值的建材、家電市場,也大呼受不了。

盛餘上半年業績撐住,只比去年同期掉了 5%,第 3 季急轉直下,營收比去年同期掉了 2 成。業界表示,鋼價若是只跌半年,廠商還有調節的能力,但連跌一年多,像盛餘這樣的績優生都受不了,更何況是其他廠商。

「現在國際市場到處都是中國的低價鋼品,買氣出不來,」盛餘總經理程贊育一語道破產業最大的焦慮及亂象。

在條鋼市場,也充斥著低迷氛圍。10 月中旬,中部電爐大廠豐興開出的鋼筋內銷盤價,8 天之內,每噸就跌掉 900 元。下游部份經銷商在一週內光是庫存虧損就超過 600 萬元,上游的東鋼每月原料半成品庫存約 60 萬噸,但製造成本比同業低,資金實力較為雄厚;反觀同為電爐煉鋼的南部大廠威致,因庫存無法去化而傳出財務危機,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條鋼領域,「中國」同樣是擊垮老廠的關鍵字。

東鋼營業主管分析,大環境不景氣固然有影響,國內的房市、公共工程、電子業擴產統統停滯,導致條鋼需求量低迷。但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中國生產過剩。「鋼價不止跌,廠商的庫存虧損不會停止;但鋼價誰決定?早就不是原料廢鐵,而是中國的半成品決定,」東鋼營業主管感嘆。

去年中國加硼的鋼胚低價傾銷,被全球各國抗議,短暫休兵後,今年又透過加鎳、加錳,享受合金鋼出口退稅。因為太便宜,不止單軋廠向中國買,連自有煉鋼產能的電爐廠,都放棄生產轉而向中國買。

 

業界籲保護  否則會更慘

買中國鋼胚,等於是打亂行情,業者只敢做不敢說,也因此常被糊弄。電爐廠表示,「貿易商會對你說,我這批(中國鋼胚)5,000 噸,只賣給你一個人,不要告訴別人。」單軋廠大喜,以為只有自己拿到低價料源,成品就能降價出售。後來發現「每個人都拿到 5,000 噸!」買的人以為節省了成本,其實不但沒有,反而把市場價格拖垮,自己也受害。

除了內銷市場混亂,外銷市場也面臨各國的重重關稅壁壘。中鋼在印度 ACL 電磁鋼片產線,目前是從台灣中鋼提供料源,但印度原本對台灣半成品課 5% 關稅,今年 6 月漲 2.5%、8 月再漲,目前關稅已高達 10%。相形之下,日韓兩國與印度簽有雙邊協定,今年關稅僅 1%,明年降為零。「印度用意是打擊中國,卻讓台灣中鋼也遭波及,」中鋼新任董事長宋志育表示。另外近期美國、歐盟對我國鍍鋅、不鏽鋼實施或展開反傾銷稅調查,也讓業者憂心無處可去。

面對國際經濟不景氣、中國出口過剩、台灣內需不佳以及各國對鋼品實施貿易保護的多重挑戰,業者何去何從?甫卸任的中鋼董事長鄒若齊引用研究機構 World Steel Dynamics 的最新分析,2016 年全球鋼廠若想表現突出,要做兩件事,第一是所在地區必須實施貿易保護,「中國熱軋每噸虧損 100 美元還在賣,不保護一定很慘!」第二,是鋼鐵公司必須持續降低營運成本,才能提升利潤。

鋼鐵業資歷超過 50 年的新光鋼董事長粟明德則表示,上一次鋼鐵景氣循環約 12 年,這一次截至今年,剛好走到第 11 年。言下之意是,如果歷史可鑑,明年過後鋼市將可翻身?他笑說,「今年基期低,明年下半年不會更差,但淘汰低附加價值的鋼廠,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