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正式轉多頭,明年上看 70 美元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10 月 16 日 0:00 | 分類 能源科技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油價正式轉多頭,明年上看 70 美元


今年初創下 12 年來新低的油價,近期展開絕地大反攻,10 月 10 日布蘭特原油一度飆破每桶 53 美元價位,站上今年來新高,今年以來大漲逾 4 成。

受此衝擊,中油、台塑宣布,10 月 10 日起,國內汽油每公升調漲 1.1 元、柴油調漲 1.2 元。

這極可能只是油價的起漲點而已。主導國內油價的能源業龍頭中油公司發言人張瑞宗說:「今年底油價有機會來到每桶 60 美元,明年會從 60 朝 70 美元邁進!」部分外資亦持同樣看法。

 

看需求》新興國、中國用油量正成長

油價強勢反彈,主因是 9 月底 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成員國達成共識,考慮削減產油量至每日 3,250 萬桶到 3,300 萬桶之間,達成暌違 8 年、出乎市場意料的減產協議。

其實,在 OPEC 達成減產協議前,各界專家就有共識:油價已過谷底,由空轉多。這次的減產協議,則是支撐油價持續往上的另一股新力量。

論需求面,台灣花旗銀行財富管理暨研究部資深副總裁王進彰指出,不少新興國家經濟已過谷底,油價緩升機率較高,「像中國經濟成長不如以往,但用油量還是正成長。」

 

看漲勢》替代能源搶市,油價難暴漲

安聯全球油礦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強調,未來油價上升過程,仍無法避免短線「雜音」干擾。

雜音之一是:油價上漲,許多民生必需消費的成本會提高,進而推升物價走高。雜音之二是:美國開採頁岩油成本價約每桶 50~60 美元,油價一超過此成本價後,業者又會相繼投入開採,屆時刺激供給成長,將對價格形成壓抑。

不過, 張瑞宗強調,這些雜音不至於改變油價「波動向上」走勢,因油源越來越少,未來業者將朝深海等地方去開採,但這種技術成本甚高,開採原油成本將只增不減。

 

看效應》運輸觀光受挫,金價可能漲

骨牌效應的第一步,OPEC 成員國、俄羅斯或加拿大等主要石油輸出國將直接受惠,但重度仰賴石油進口的歐洲、亞洲國家及汽車輸出大國日本、德國就面臨挑戰。

對投資人來說,可觀察油價對航運、空運等運輸業者、汽車與零組件業者帶來的骨牌效應。一旦交通運輸成本統統提高,運輸、汽車業者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對於旅行社、飯店等觀光旅遊業者也是弊多於利。

另外,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認為,若油價帶動通膨升溫,一向標榜能保值、抗通膨的黃金,最有機會吸引資金流入,展開正向行情。

 

看物價》小英能源政策比油價影響大

一般民眾最關心的是物價。學者專家們指出,即便每桶油價漲到 70 美元,也不至於重演金磚四國崛起期間,國內 CPI 成長率從不到 1% 飆高到近 6% 的戲碼。

但影響物價的,仍有兩項最難預測的變數,一是新台幣,二是電價。

電價方面,研究能源經濟的淡江大學經濟系教授廖惠珠指出,目前電價的化石能源佔比達 7 成以上,蔡英文政府致力提高再生能源發電比重,但這類電價並不便宜。若油價上漲,化石能源價格拉高,再加上再生能源部分,等於有雙重力道墊高電價。屆時除非政府強制凍漲,否則易漲難跌。

匯率、電價,背後都有政府看不見的手,難以精準預估。但可預見,明年油價、電價,雙雙易漲難跌,民眾宜提前做好準備。

(作者:張舒婷;首圖來源:shutterstock;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