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台灣好公司,擬定三大方向搜出下一波爆發股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1 月 15 日 0:00 | 分類 國際貿易 , 財經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世界級台灣好公司,擬定三大方向搜出下一波爆發股


台積電張忠謀在全球半導體微成長的年代,超越三星,甚至進一步挑戰英特爾,成為全球半導體龍頭;鴻海郭台銘,在不景氣的年代合併夏普,為鴻海集團種下大成長的種子。

除了張忠謀、郭台銘外,台灣還有許多中小企業領袖,成長企圖心旺盛,透過與國際大廠合作,成為關鍵供應商,或者透過購併擴大規模,甚至開發新技術,在台灣挑戰世界級的舞台。這些隱含旺盛企圖心與競爭力的台灣好公司,正是慧眼獨具的投資人搶先布局的潛力股。

近來由於《勞基法》基本工時修正案一例一休的問題,讓不少大老闆氣得跳出來指責政府不顧資方的困苦。但一名手握 20 億元的投資達人對朋友說,其實看衰台灣的人從來沒有少過,但巴菲特強調,「海水退去,就知道誰在裸泳!」愈是不好的時機,才更能找出逆境向上的公司。他強調,投資就是要在逆境中,發掘企圖心仍旺盛的企業老闆,這些公司在不景氣中能維持一定競爭力與企圖心,未來就有爆發潛力。

經營企業本來就不會一帆風順。2009 年 4 月,當年台積電大裁員,台積電失業勞工到董事長張忠謀住家抗議,原本已半退休的張忠謀,重新扛起領導台積電的重任,進而台積電升級成世界級企業。當時外資大賣台積電 10 萬張,看衰的人也不少,但台積電卻一路從晶圓代工大廠,躍升為世界半導體領導廠商,7 年內超越南韓三星,台積電市值也從 1.3 兆元大幅跳升到 5 兆元台幣,亮麗數字的背後,可看出領導人的企圖心價值連城。

挑戰世界級的投資啟示錄
三大方向找出台股新瑰寶

台灣 1,600 多家上市櫃公司,能像台積電那樣,在各產業領域挑戰世界龍頭寶座的企業並不在少數,尤其在大環境不佳、全球景氣復甦緩慢的不利因素下,仍有許多企業主努力拚搏,希望讓公司持續成長為世界級的企業。其中,如大立光、台達電、鴻海、微星、儒鴻、研華等企業負責人,都在金融海嘯的衝擊後,帶領企業一路成長,並躋身全球前幾名的地位,當然其投資價值也在此彰顯。

而這些隱藏在台股中挑戰世界級的企業,多是股價飆升、市值狂漲的潛力股,主要可歸納 3 個方向:日盛國際投顧總經理李秀利分析,第一,成為國際級企業的重要供應鏈夥伴;第二,透過購併成長,發揮綜效,讓企業短時間變強大;第三,在新市場中,因為產品低滲透率,卻能用專利技術與巧實力,成為該產業中具有關鍵地位的公司。

例如,國際手機龍頭公司蘋果最重要供應鏈,包括:台積電、大立光,近 5 年市值都有大幅成長,就是最好的範例。除此之外,儒鴻是耐吉與 UA 等國際知名品牌重要的新布料供應商;耕興是蘋果手機重要的檢測商;胡連則是中國比亞迪與吉利汽車重要的連接器供應商,他們是國際級客戶在世界攻城掠地幕後的重要合作夥伴,自然隨著國際大廠的業績成長,股價與市值自然就會水漲船高。

1:打進國際重要供應鏈
和大、貿聯市值飆升 4 至 5 倍

投資家研究總監孫慶龍強調,不只蘋果供應鏈能讓台灣企業崛起,包括特斯拉(Tesla)等電動車供應鏈,也是近年讓台灣小企業能一舉晉升國際級殿堂的重要管道,供應特斯拉減速齒輪的供應商和大,或者供應特斯拉電源束線的貿聯,這幾年無論公司營收或獲利成長幅度都不小,市值也因而飆漲 4 到 5 倍。

孫慶龍分析,去年 3 月,當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對外宣布最新一款的電動車 Model 3,未來售價僅為 3.5 萬美元,短短一週內,全球預購 33.5 萬台,高達百億美元的總銷售金額,更創下有史以來單一產品單週銷售的最高紀錄。而這款人類史上最暢銷的電動車產品,未來車內的電池管理系統電線等模組,正是由貿聯所供應。

貿聯董事長梁華哲曾透露,貿聯能獨家取得特斯拉電池電線模組系統的原因,就是將總部設在美國矽谷,這裡有全球最多、最頂尖的創新企業,讓貿聯可以一直走在先進的趨勢上。

由於連接線早期的技術門檻不高,廠商就只是單純買連接器、買線材回來之後銲接組裝,就可出貨,後來才慢慢做到垂直整合,連接器自己做、抽線自己做,並且能夠在產品的設計上,回饋給客戶,甚至給設計的意見,而現在的技術門檻愈來愈高,當模具沖壓出來,結合電子束線,裡面已經有很多的專利技術隱藏其中,貿聯也從一家規模不大的企業,成為特斯拉重要供應鏈的一環,因而晉升世界級企業之林。

當初北美有 3 家開發電動車,但特斯拉是大家最不看好的,但貿聯老闆梁華哲還是願意支持創新,甚至賠錢開發新的連接線產品給特斯拉用,如今特斯拉電動車商業模式大成功,歷經長達 20 年的努力,貿聯從模具設計、機構設計到組裝等完整垂直整合能力的廠商,打進新能源車產業的世界舞台。與此同時,貿聯的股價也水漲船高,5 年市值從近 25 億元台幣,跳升到 168 億元,暴漲超過 6 倍,成為近年台股飆升的大黑馬。

除了躋身國際領導廠商的重要供應鏈外,透過國際購併,發揮綜效,也是讓台灣企業能快速成長的重要巧門。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善用購併,讓企業成長擴張,就是台灣上市櫃公司最鮮明的代表。除了郭台銘之外,環球晶圓大股東之一的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也是擅用購併改造企業綜效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2:併購發揮綜效
環球晶圓、桂盟逆勢拉大格局

被譽為「購併大王」的盧明光,生涯中已進行十多次購併,都創下「全勝」佳績,讓購併公司成為金雞母。

近年大家關注盧明光打造的環球晶圓,2008 年購併美國 GlobiTech(原屬美國 TI)的 8 吋磊晶廠、2012 年購併日本 Covalent(原屬日本 Toshiba)的 12 吋矽晶圓廠、2016 年收購丹麥 Topsil 旗下的半導體廠,去年 12 月更以 215 億元購併全球第 4 大矽晶圓廠 SunEdison,合併後的環球晶圓市佔率,由原先的 6% 跳升至 17%,躍升為全球第三,排名僅次於日本信越的 27% 與日本 Sumco 的 26%。

在盧明光購併魔法下,今年環球晶圓成為台灣第一大、全球第三大的矽晶圓廠,產品線涵蓋 3 吋至 12 吋。該公司近年來以低成本積極購併矽晶圓廠,取得新技術與新產能,正巧,半導體矽晶圓的年產值從 2007 年 120 億美元,滑落至 2015 年約 75 億美元,衰退 37%,盧明光就在產業即將落底之際,大舉讓環球晶圓購併全球第 4 大矽晶圓廠 SunEdison,規模立刻躍升為全球第三大。

近期矽晶圓報價止跌回升,今年第一季報價甚至可能上漲 10%,產品正式結束近十年的空頭走勢,隨著全球矽晶圓廠商持續整併,廠商至今已經減半,在新增產能有限,供給已經出現小缺口,這讓產品報價開始上升,加上近年中國半導體擴產動作,市場預期未來 3 年中國將開出每月近 50 萬片 12 吋晶圓產能需求,估計產能增加幅度將超過 6%,環球晶圓在產業落底轉正的當下,產業地位可望站穩全球第三。

法人分析,因為中國排日情結,環球晶圓將比日本信越與日本 Sumco 等廠商,更有機會取得中國新的晶圓市場。因此大舉購併的環球晶圓,正發揮綜效,2015 年環球晶圓市值才 286 億元,2016 年市值已經跳升到 424 億元台幣,成長率達 48%。法人認為,等待環球晶圓今年辦理現增完成,加上合併 SunEdison 業績之後,未來漲勢可期,盧明光運用併購讓企業短時間擴大,也讓環球晶圓有了挑戰全球市場的新格局。

除此之外,台灣自行車鏈條大廠桂盟,2016 年第一季也以台幣 16 億元取得蘇州桂盟以及 KMC Chainindustrial、Tec Chains 等 3 家公司全數股權,進而整合資源,拓展中國市場。桂盟也透過購併關係企業,擴大營運規模與績效,經過近一年的整合,法人也開始關注桂盟併購的綜效將要發揮,成長潛力可期。

3:突破關鍵技術
精華、川湖、中磊、璟德善用巧實力

當然透過企業購併,讓台灣小企業成為世界一流企業,有些時候可遇不可求,但台灣許多中型小企業,常常善用自己的關鍵技術,利用巧實力,在所處的特殊產業中崛起,成為一方之霸。例如:精華光是世界隱形眼鏡前五大廠、川湖是世界第一導軌廠、為升是全球前三大胎壓偵測器廠、宏正是全球第一大 KVM 分享器廠、中磊為亞洲第一的小型基地台廠,這些台灣中小企業,在特殊的產業領域中深耕,也拿到挑戰世界級企業的門票,在公司持續發展前進的過程中,市值也都是大幅成長。而當初慧眼獨具的投資人,也都能分享甜美的市值大成長果實。

大展證券策略長李正諺指出,台灣中小企業善用關鍵巧實力,在特殊的領域發揮競爭力,甚至成為世界第一流的企業,例如璟德,利用低溫共燒陶瓷的技術,將無線通訊高頻元件,整合到模組與晶片之中。璟德的產品已經打入聯發科與高通供應鏈中,未來無論物聯網或 5G 通訊的發展,相關元件用量都是現在電子產品的數倍,將推升公司營收與獲利持續爆發成長。

因此璟德一年來的股價,從 170、180 元,飆升到 270 元,市值大幅成長 5 成,這些都是台灣廠商擁有關鍵技術,因而發揮實力,帶動業績暴增,進而讓公司市值不斷成長的本事。

其實台灣企業逐鹿世界級的企圖心,仍然源源不絕,像航太龍頭廠漢翔,成為波音與空中巴士等國際航太企業的最重要的零件供應商;高雄的長華集團以小購併日本第一的導線架海外廠,挑戰世界第三的產業地位。還有欣普羅以及旭然,小公司無懼市場的巨變,創新研發新產品,都已站上國際舞台,具備與世界第一流企業比拚的實力。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