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幕後的台灣科技大將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9 月 17 日 8:00 | 分類 晶片 , 財經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國半導體幕後的台灣科技大將


當外界關注中美貿易戰時,另一場更重要的半導體技術戰早已開打,在這場戰役裡,處處都有台灣人的影子。

4 月的中興禁售事件之後,中國政府加速調整高科技發展策略,香港一篇專欄標題如此形容,「不是打貿戰,是打命」,意思是,如果中國科技發展再遠遠落後美國,未來恐怕連生存都有問題。

梁孟松、蔣尚義添戰力  暗助中芯製程大躍進

當台灣投資人還在為格羅方德退出 7 奈米製程競爭歡呼慶祝時,8 月 28 日,中國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正前往中芯位於北京的 12 吋廠視察。

因為,中芯在技術上有了突破,原本中芯連 28 奈米製程都毫無競爭力,但在共同執行長梁孟松上任後,不到 10 個月的時間,中芯完成如期開發 14 奈米技術的目標,但良率如何,仍有待觀察。梁曾是台積電資深研發處處長,台積電前技術長胡正明是他的論文指導教授。

中國中芯在第二季年報新聞稿裡,正式宣布「我們欣喜地告訴大家,在 14 奈米 FinFET(鰭式場效電晶體)技術開發上獲得重大進展。第 1 代 FinFET 技術研發已進入客戶導入階段……。」

▲ 中芯共同執行長梁孟松是 FINFET 鰆式場效電晶體的專家,這也是他在三星和中芯備受禮遇的原因。

梁孟松的下一個目標,恐怕就是 7 奈米製程技術。市場傳言,「去年梁就與昆山市政府談過,要圈一塊地做 7 奈米,」但後來因為條件談不攏,最後投資計畫未能實現,但在「全民造芯」的氛圍下,梁孟松忙著與各地方政府談條件。

更關鍵的人,恐怕是蔣尚義(見首圖)。2016 年底,他出任中芯非執行董事,當時蔣尚義表示,是因為中芯原有的獨立董事馬宏昇辭職,中芯詢問他的意願,他才同意中芯的邀約。當時蔣尚義強調,「從來沒聽說過,有哪家公司做得好,是因為某位獨立董事的緣故。我沒有那麼大的本事,當個獨立董事就會讓中芯和台積電之間的差距縮小。」

但事實是,蔣尚義就任中芯董事後,2017 年 10 月,蔣尚義的老部屬梁孟松就從三星跳槽,出任中芯共同執行長。接著不到一年,中芯如期在 3 年內完成 14 奈米技術研發,業界人士觀察,梁孟松上任後,讓研發團隊壓力極大,內部抱怨連連,但由於中芯持續投資先進製程,未來獲利雖然不見得會成長,但營收規模會持續縮小跟聯電的差距。蔣尚義知道要用什麼樣的人,採取什麼樣的研發策略,當年他幫助台積電拉開與聯電的距離,打下江山,現在,他恐怕是中芯能否超越聯電,進逼台積電的關鍵人物。

今年,中芯的創辦人,來自台灣的張汝京也還在中國到處找機會。他創造了一個叫 CIDM 的模式,把 IC 設計公司,終端應用企業和晶圓製造廠,都拉進來當股東,創立芯恩集成電路。但中國地方政府也不見得看好,去年他原本與廣州市政府談定投資,而後卻破局,他最後找上山東青島,5 月 18 日,芯恩集成電路終於在青島開工,他前兩次創業都未能大成功,這一次結果如何,仍有待觀察。

王寧國、高啟全找舞台  盼在半導體領域扮演要角

台灣半導體人才在中國,也未必都能一帆風順。今年 7 月,中國發展 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技術的關鍵公司──合肥長鑫,該公司執行長王寧國離職,由兆易創新原執行長朱一明接手。

王寧國和台灣也有淵源,在中原大學化工系畢業後,赴美國發展,今年 4 月,王寧國表示,合肥長鑫機台已經安裝完成,在 DRAM 技術上也已有突破,今年下半年將試產(DDR4-8GB)。外界觀察,王寧國是帶領一群由日本、南韓和台灣工程師組成的「混編部隊」,其中有日本爾必達結束後,由前執行長阪本幸雄帶領的一群工程師,也有從南韓海力士挖來的人和台灣華亞科挖來的工程師。

兆易創新是中國大基金投資的國家隊,王寧國帶著這群人完成建廠任務後,就由兆易創新執行長朱一明自己接手,「朱一明想做 DRAM 已經很久了。」一位業界人士觀察,在大基金與合肥相關單位的同意下,改由朱一明執行研發和量產的任務。

而中國的另一個 DRAM 發展基地──紫光旗下的長江存儲,也是由台灣人高啟全擔任執行董事長,不過,這不見得代表高啟全就是長江存儲的最高負責人,長江存儲的董事長是趙偉國;業界人士觀察,高啟全希望能在中國半導體領域站上巔峰,加入紫光時,掛的是紫光全球執行副總裁的頭銜,後來還掛起「執行董事長」的職稱。

▲ 長江存儲執行董事長高啟全在 DRAM 製造有多年經驗, 但長江存儲何時能做出 DRAM,仍然是個謎。

高啟全在台灣做的是 DRAM 製造,今年 8 月,長江存儲也高調宣布「自主發展」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技術,但是,長江存儲何時能做出 DRAM,目前卻連一個公開的時間表都沒有;一位業界重量級人士觀察,「紫光連頭緒都沒有,基本上是放棄。」該名人士認為,紫光對 DRAM 一籌莫展。

過去,挖角台灣頂尖人才  未來,吸納台灣產業資源

相比之下,NAND Flash 技術比較容易取得,長江存儲的前身武漢新芯,2016 年時曾與飛索半導體簽定技術授權合約,共同開發 NAND Flash,今年 4 月,長江存儲宣布「首批完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32 層 NAND 閃存晶片將於年內量產」,卻完全沒提到,這些技術是怎麼來的。

中國的野心不只是要吸收台灣人才,還在創建新的營運模式,下一步,是要直接吸納台灣的產業資源。

一位業界人士分析,中國發現建晶圓代工廠打不過台灣,開始改走「虛擬 IDM」的模式,意思是,讓 IC 設計公司、晶圓製造廠到封測廠,互相配對,緊密結合,希望透過固定合作夥伴,用打群架的方式提升水準,但換句話說,不在這個圈子裡的廠商,就算技術再好,恐怕都拿不到訂單。

台商開始透過換股,換取入場門票。去年 11 月,矽品宣布出售矽品蘇州 30% 股權給紫光集團,同時,矽品也積極投資晉江廠,地點就在福建晉華的正對面,有意通吃晉華的封測商機。

8 月 10 日,日月光出售中國子公司,蘇州日月新 3 成股權給中國紫光集團時,日月光解釋,這是為了掌握中國商機之舉,可以合理推測,日月光在中國將有重大投資案。

以前,中國發展半導體,是挖台灣人才;以後,可能直接吸納台灣產業資源。

8 月 3 1日,中國集微網論壇上,紫光集團聯席主席刁石京就坦言,要靠中國自己做到百分之百都自主研發,幾乎不可能。這場大會裡,討論的解決方法,就包括要打造新平台,直接吸納台灣產業資源,建立對台灣半導體的前哨陣地。

在中興事件後,中國將加速吸收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人才和資源,再回過頭和台灣競爭,台灣除了防堵,恐怕也需要新的策略。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