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避美關稅!中企竄改出口分類編碼,東南亞成轉運站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10 月 09 日 14:30 | 分類 國際貿易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規避美關稅!中企竄改出口分類編碼,東南亞成轉運站


中美貿易戰開打,各式關稅相繼出爐,但中國廠商早已研究出因應之道,除了繞道從別的國家出口外,更改商品分類編碼也是蒙混過關、規避美國關稅的辦法之一。

華爾街日報 8 日報導,美國海關要求所有進口品都須以號碼分類、藉此確定產品適用的關稅,這些號碼即所謂的「HTS」編碼,目前編碼的數量共計有 18,927 種。然而,根據進口商、海關官員、貿易律師和船務經紀商的說法,自從中美爆發貿易衝突後,編碼分類錯誤的案例也隨之激增,跟繞道轉運(transshipment)的現象有拚。

舉例來說,美國海關 7 月抓到 146 起出口分類編碼錯誤的中國製品案例,數量是 6 個月前的近 3 倍。美國商務部啟動的反傾銷調查案件,也比去年跳增 60%。海關人員透露,由於反傾銷稅率極高,業者更有竄改編碼的誘因。

不只如此,川普今年 3 月宣布對鋼鐵開徵 25% 關稅後,不少來自中國的鋼板,分類隨即被改到渦輪機零件的編碼底下。今年 1-6 月期間,美國進口的鋼板數量年減了 11%,歸到渦輪機分類的「發電機組」(electric-generating sets),進口數量卻飆升 121% 之多。

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航運中心,也成為中國出口商的轉運站。馬來西亞的貿易中介商將躲避關稅的措施稱為「switching BL」,意思是替換航運文件,將原本的出口港、關稅編碼遮蓋掉。BL 指的是海運提單(bill of lading),乃承運人應托運人要求簽發的貨品收據。

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對航運業的確造成些許衝擊,不過根據波羅的海交易所(Baltic Exchange)執行長 Mark Jackson 的說法,南美出口活動大增,抵銷了中美互課關稅的影響。

日經新聞 10 月 4 日報導,Jackson 在接受專訪時指出,波羅的海航運費率依舊保持穩健,即便華盛頓、北京互相開徵關稅,商品仍在持續流動。不過,他也說,貿易保護主義浪潮來襲,恐怕會干擾傳統的航運路線。

Jackson 表示,自從大豆被開徵 25% 關稅後,從美國出口至中國的穀物運送量確實有下滑,但南美的出口卻同步增加,整體貨物運輸需求仍強、使運費保持穩定。他直指,航運業對全新規則反應相當迅速,貿易活動其實很難被人為壓抑。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pete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