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關鍵文件,透露郭台銘明年新戰略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12 月 01 日 12:00 | 分類 國際貿易 , 財經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一份關鍵文件,透露郭台銘明年新戰略


鴻海股價見底了嗎?過去一年,外資狂賣鴻海超過 140 萬張,即使減資後,每股淨值拉高到 83 元,股價仍一度跌破 70 元關卡,市值不但跌破 1 兆元,旗下子公司市值也都縮水不少,接下來,鴻海股價會往哪裡去?

11 月中,一份流傳在市場上的關鍵文件,揭露鴻海 2019 年的應變計畫。 這份文件的標題是「1031 專案」。第一段就寫道,「總裁上午和總財務長及戴社長開會時說明,現在的環境連賺 1 元都很辛苦,所以一定要節流,2019 年要節省 200 億人民幣(2019 年和 2018 年度比較,要節省 200 億元),2019 年會是一個困難且競爭的一年,所以集團一定要謹慎和保守。」

砍人、砍支出  郭董嚴控管

這份文件中揭露鴻海雷厲風行的成本精簡計畫,鴻海計劃將非技術性間接人員至少要減少 10%,「人數基準日從 10 月 31 日起算」,先前完成的人力精簡都不列入計算,但 2018 年 12 月就要完成人力縮減。年資 10 年以上、薪資高的員工也要一併檢討,特別是年薪含獎金超過 15 萬美元的台、中、外幹部要造冊,逐一檢討貢獻程度是否跟得上薪資。

根據文件內容,到今年 10 月為止,鴻海已裁減非技術性的中幹超過 5 千人,這次則將鎖定非技術性人員,包括供應鏈、品質工程;但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否認鴻海有裁員計畫,只表示今年只是早一點調整預算。

▲ 近來從美國彭博社到日本日經都報導了文件內容。

文件顯示,鴻海還要求組裝蘋果手機的 CAA(鄭州手機製造相關)事業群,要減掉 60 億人民幣成本,FII(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要減掉 30 億人民幣成本,做平板和數位創新系統的 B 次集團,要降低 10 億元人民幣成本,其他 12 個次集團,則要分攤減少 100 億人民幣成本。

就連今年獎金發放的報告,要由各單位一級主管自己送報告給郭台銘,不再由中央財務部門彙整呈送。

《財訊》向鴻海發言管道求證相關內容,未獲直接回覆,但 11 月 23 日,鴻海發布重大訊息,承認鴻海正在對泛鴻海科技集團體系的費用進行「更積極及全面性的檢視」;但不包括集團研發及新產品開發支出。

從最近鴻海集團股價表現,不難發現郭台銘的鴻海帝國,的確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接下來,投資人應該如何看待 2019 年鴻海的投資價值?《財訊》採訪多位專家,分析此時評估鴻海價值的 4 個重要觀察點:

獲利能否穩住,就看第 4 季

第一,鴻海今年 EPS(每股稅後純益)是否還能保 8?

獲利能力仍是評估鴻海價值的關鍵,去年鴻海交出 EPS 8.01 元的成績單,但去年前 3 季 EPS 只有 3.87 元;換句話說,去年第 4 季鴻海 EPS 為 4.14 元,超過前 3 季總和,重點就在第 4 季。

今年前 3 季 EPS 為 3.95 元,超過去年表現,鴻海選在第 4 季嚴控成本,恐怕也顯示郭台銘對今年獲利目標極為在意。他也在選舉投票時表示,鴻海的接單旺到 1 月。今年 EPS 若能維持在 8 元,明年就有足夠的配息能力,藉以支撐股價。

第二,鴻海集團子公司獲利表現是否成長?

鴻海集團各重要子公司的獲利,也是影響鴻海創造現金和獲利的重要引擎,JP Morgan(摩根大通)研究團隊在報告中指出,香港 FIH(富智康)持續虧損,對鴻海的獲利能力形成壓力,分析師預期,「富智康未來一到兩年難以達成損益兩平。」根據富智康財報,富智康今年前 3 季虧損 288 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不過,鴻海在台灣上市的子公司,雖然今年第 3 季市值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多出現下滑,但前 3 季 EPS,除了 GIS-KY 業成腰斬,大多數子公司獲利持平,臻鼎-KY 還交出成長成績單,鴻海今年第 3 季也認列 FII 399 億元投資獲利,表現算是平穩。

第三,鴻海轉型對現金流及獲利能力的影響?

過去鴻海經營的特色,就是能創造出強勁的現金流,現在要解讀鴻海投資價值,也要分析鴻海的現金流狀況和獲利能力。

攤開鴻海財報,今年前 3 季平均毛利率為 6%,但去年前 3 季毛利率則為 7%;今年前 3 季營業利益率為 2%,去年卻仍有 3%。

再看今年前 3 季現金流量表,在營業活動的現金流量,前 3 季流出 733 億元,主要是因為應付帳款流出的現金增加,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也流出 140 億元,但籌資活動帶進 1,937 億元現金,讓鴻海今年前 3 季帳上現金仍較去年同期略增 93 億元。

中華信評 10 月 26 日發布報告,將鴻海的評等展望由正向調為穩定,中華信評認為,「鴻海正在為 Nokia(諾基亞)手機與 Sharp(夏普)電視採行新的整合、創新、設計、製造」,擴展品牌影響力,初期會讓鴻海的銷售成本和庫存風險增加,影響鴻海的現金流,營運壓力變大。

貿易戰風暴  提前備糧應變

但中華信評認為,未來兩年,就算 Nokia 品牌無法短期內產生獲利,鴻海仍能自傳統電子代工得到穩定的獲利;中華信評也認為,未來兩年鴻海的現金股利配發率,會維持在前一年淨利 44%~55% 之間,但難有大成長。

第四,電子業風暴若來襲,鴻海如何因應?

短期來看,外資持續賣出鴻海,仍會對股價造成壓力,如果鴻海能保住獲利能力,短期會有一定支撐。

長期觀察的關鍵就在明年 1 月,因為,目前科技業彌漫著恐慌氛圍,10 月初開始,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大跌,科技最上游的晶圓代工、記憶體股價都轉向空頭發展,顯示業界對明年的需求並不樂觀。

若明年 1 月 1 日,美國對中國 2 千億美元的產品關稅如期從 10% 調至 25%,甚至再加碼對新的項目提高關稅,恐將形成新的風暴;外界預期,G20(20 國集團)峰會之後,美中可能會有小的和解,但長期對抗的狀況,目前還沒看到緩和跡象。

鴻海在美中貿易戰,布局都比對手更早。鴻海去年淨利台幣 1,500 億元,但今年就打算要節省 900 億元成本,擺出儲備糧草過冬的態勢,一葉知秋,投資科技股的投資人,恐怕也要預做準備。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