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資本市場,帶領韓企走向全世界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12 月 24 日 7:30 | 分類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南韓資本市場,帶領韓企走向全世界


產值全球排名第 7、高達 450 億美元的「韓流」,不但成為全球流行文化新指標,更為南韓創造極高的附加價值及聘雇等經濟效益,羨煞台灣文創從業人員。成功的關鍵,就是由政府透過創投與私募基金等資本市場商業機制管理基金,推升整體產業價值。 

韓國科技金融(Korea Technology Finance Corporation)副主任張溪水(Jang Kye-Soo)日前來台分享經驗指出,南韓內容產業公司資本額偏小,創意從發想到完工、進入市場發行,過程亦具高風險性,「惡劣的產業結構讓內容產業很難獲得金融體制的協助,因此政策金融的角色非常重要」。

據此,具有私募股權基金管理資格的韓國科技金融公司,每年都有機會從政府機關穩定獲得技術保證基金來投資內容產業。張溪水估計,累計至今南韓政府已放出超過 3,000 億韓圜(約台幣 87 億元)資金,而且還準備加碼,希望在 2020 年前,將文化內容產業的新增支援金額,擴大到 5,000 億韓圜。

南韓經驗》放寬業務+資金援助,力邀私募、創投基金投資中小企業

有影視的成功經驗在先,文在寅政府也亟思透過私募基金與創投,扭轉更形惡化的南韓就業與經濟環境,反轉財閥經濟。每年南韓政策性銀行韓國發展銀行(KDB)、國民年金公團(NPS)等 10 個政府機關,都會對國內 129 家具經營創投和私募基金資格的金融機構廣發邀請帖,邀請他們來投標代操基金。依據規模、投資目的等條件,經過兩輪篩選出合格的業者管理。只要績效夠好、人員資格符合,不管是本土還是外資,或是投資銀行、證券商、資產管理公司、創投,都有機會參與競標。

不過政府只當 LP(有限合夥人),持股以 40% 為限,基金管理公司 GP(普通合夥人)需自籌六成,不過金融機構都很願意跟投。

業內統計,過去 5 年,南韓政府每年對創投基金和私募基金平均各放出 20 億美元的資金,對沖基金與私募股權基金檔數與規模在去年更大幅成長,對剛掛牌的中小型公司或是需要籌資的上市櫃公司是莫大助益。

反觀台灣,與南韓一樣,經濟、人口與產業都走到低成長,甚至負成長的窘境。台灣董事學會發現,台灣家族企業占七成,居兩岸三地之冠,其中超過五成正面臨接班斷層問題,產業急需轉型升級,需要政策與資金帶頭點火。

然而,市場人士卻普遍感受不到政府振興經濟的決心。以規模高達 5,580 億元、職責為「加速產業創新加值、促進經濟轉型、國家發展需要」的國發基金,雖然匡列了產業創新轉型、加強投資中小企業、文創、策略性服務業、策略性製造業等多項額度,但這兩年執行率僅二成,透過信託投資國內外 73 家創投,非但獲利不退場,長年虧損也不停損。

台灣困境》國發基金執行率低,券商轉投資仍在起步階段

此外,金管會為了引導機構法人資金投入國內實體產業、協助產業籌募資金,去年放寬投信轉投資創投及私募股權基金,今年 6 月起再放寬券商承作私募基金業務;但截至 12 月底,只有國泰投信申請一檔以投資綠能、再生能源為主題的私募基金,規模台幣 100 億元,其他則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

業內人士觀察,發展遲滯的主因,在於台灣主管機關幾乎是以無限責任高度要求管理公司,讓業者望之卻步。興利與防弊究竟該孰為優先?南韓之鑑顯示,只要規則制定好,落實管理,惡劣環境也可開創新藍海。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Republic of Korea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