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鮭魚返鄉獵地,北中南閒置工業區秒殺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7 月 27 日 12:00 | 分類 國際貿易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商鮭魚返鄉獵地,北中南閒置工業區秒殺


台商回流潮絕非空穴來風,《遠見》發現原本乏人問津的工業區,近來幾乎被搶完,工業區地價飆漲,台灣正迎來最大返鄉投資潮,最接地氣的小黃運將都能深刻感受到。

「陳董,歹勢啦!現在(和發)攏嘸地呀!只剩 3 塊小的……」一整個下午,合發土地開發總經理張俊良的電話沒停過,急著買地建廠的台商,頻頻打來探詢高雄和發產業園區是否還有空地。

但這天,他讓好多人失望,因為沒什麼空地了!

提起近年來台商返鄉投資,高雄市經發局長伏和中第一線感受到熱潮,「才短短 1 個月,高雄的和發產業園區就成交了 1 成多(土地占比)」。

今年 5 月中,鴻海買下和發最後一塊大面積基地,打算將中國部分伺服器產能移到這裡。伏和中說,鴻海那塊是最完整的,12,000 坪,郭董 3 月 17 日開記者會宣布要投資高雄,第 2 天鴻海人馬就來看地,接著很快就決定,預計投資超過 200 億元蓋智慧工廠,最快 2 年內就能運作。

高雄和發產業園區〉貿易戰助攻,招商率鹹魚翻身

鴻海買地的決策過程,張俊良最清楚,「他們原本看中的是 18,000 坪更大那塊,希望我們先幫忙保留,我說,現在很多企業都在搶,大家機會是一樣的,結果鴻海還在考慮時,就被搶先一步了。」

其實,和發產業園區的命運,短短不到 4 年,像洗三溫暖般,從被慘遭退訂,如今可望成為蘋果供應鏈的南台新基地。

張俊良回憶,2015 年底他剛接手和發招商業務時,銷售率僅 8%,隔年總統大選後,兩岸關係緊繃,投資者大多觀望。「當初一片泥濘,別說水電,連條可以走的路都沒有,招商很辛苦,一度焦慮到睡不著,我每天至少拜訪 4 家企業老闆,」他說。

當時支持他撐下去的唯一信念是,高雄 20 年來沒有新開發的工業區,這是唯一的一個,他有信心,銷售率若突破 3 成,客戶會陸續進來。沒想到一例一休後,原本下訂的客戶,超過 10 家退訂,「感覺又打回原點」。

直到 2018 年,中國禁廢令,不少業者出走中國,張俊良開始嗅到台商回流的氣氛。2018 年,中美貿易戰開打,更加速台商移出中國,他陸續接待了正文、智邦、國巨,其中正文、智邦很急。談了很久的台郡,也終於決定今年 3 月動土趕工。

張俊良說,去年底,和發銷售率已達 67%。沒想到,今年前 5 個月,又迅速增長了 26 個百分點,成交了逾 54,000 坪土地。

尤其 5 月初,川普深夜推文,指責中國對貿易談判沒有誠意後,中美貿易戰升溫,原本還在觀望是否轉移生產基地的台商這時候都確定了,「產能分散已是唯一解套方式」,台郡又立刻加碼買了 8,000 坪,預備未來擴廠需求。至此,園區整體銷售率已飆破 94%。

「我本來就對這裡有信心,但沒想到是川普推了一把,」張俊良說。目前該園區投資金額已達 502 億元,產值也超乎原先預期的 400 億元,可達 918 億元,預計帶來 1 萬個就業機會。他的笑容,也像雨後烏雲散去的陽光般燦爛。

嘉義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機械大廠棄中科,往鳳梨田鑽

從冷門到大爆滿的工業區,還有嘉義縣大埔美。

近來這裡一棟棟新廠房陸續完工啟用,每天早上、下午,遊覽車陸續開進園區裡,車上載的不是觀光客,而是一車車來上班的員工。

因位處偏遠,招工不易,「從這裡到台中市大約一個小時車程,最近很多廠商陸續進駐,缺工嚴重,從台中把員工載來是最快的,」園區一位中階主管張先生形容。

近來一棟棟廠房外圍,還出現整排漂亮的白色別墅與餐廳。張先生說,這是租售給回流台幹或剛入駐的管理階層,畢竟這裡剛開發,生活機能還不夠,得盡量滿足廠商的需求。

進入園區內,從上銀、程泰、遠東機械到和大,一棟棟剛完工啟用的廠房外觀,讓人耳目一新,與園區外綠油油的鳳梨田,形成對比。其實這裡約 20 年前開始發展,過程坎坷不已,從原本乏人問津,如今成了台商回流首選的秒殺機械園區,不少中部機械大廠急需擴廠,放下中科,往這裡進駐。

「我算給你聽,中科一坪喊價近 30 萬,加上建廠與設備,將近 50 億元,要多久才賺得回來?」特斯拉關鍵零組件廠商和大集團董事長沈國榮說,考量成本,廠商當然往便宜的地方移動。

這也讓大埔美意外翻身,成了精密機械業者的新天堂。當初打造大埔美成精密機械園區的關鍵人物就是現任經濟部長,時任工業局長的沈榮津。

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回憶,2006 年他擔任第一屆工具機公會理事長,為了配合政策,一口氣訂了這裡 36,000 坪土地,未料 2008 年金融風暴,景氣急凍,「不少廠商都退訂,不來了」。

「我們是因禍得福,當初一坪才 1 萬,現在漲到近 10 萬。一期早已經滿了。」

搶搭順風車〉急單湧現,小黃司機︰商務客變多了

▲ 桃園被外媒選為中美貿易戰大贏家,因電子產業供應鏈完整,成台商回流首選,廣達、台達電、和碩等均在此地加碼,也帶動地價飆漲 3 成以上。

中美貿易戰帶來的轉單效應,連台灣各地計程車司機都明顯感受。

游火炎司機專跑桃園、林口一帶電子廠,目睹過去附近工廠陸續外移,作業員被解散,也沒客戶來拜訪,「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計程車生意很差」。

但今年以來,他明顯感受到商務訪客增多了,甚至有工廠接到急單,恢復 3 班制趕工,還不惜成本出動計程車接送工程師上下班。有次他載到一個工程師,是當初產線外移時被遣散,最近又被急 Call 回來上班的。「感覺過去台灣電子廠區的繁忙景象,似乎又回來了,」他好期待。

游火炎的期待,可能成真!有國際機場、高鐵的桃園是台灣製造業重鎮,連續 10 年,工業產值達 2.9 兆元,全台最大,已被國際財經媒體《彭博》點名為中美貿易戰的大贏家,是台商回流最熱區。

桃園經發局表示,這一波因台商產能轉移,光 1 月到 5 月,投資金額超過 500 億元,龜山、中壢、龍潭都很夯,桃園政府也成立單一窗口配合中央,協助廠商簡化申請流程,「亞旭電腦,我們就緊急協助他們到遠雄自貿園區,」經發局承辦人員說。

深耕桃園多年的普華國際不動產資深協理黃士芳目睹近 20 年產業變化,經歷台商西進、外商出走,「工業地沒人接,過去一個物件要賣一年多才能脫手,」而這波鮭魚台商,總算迎來「春燕」。

指標熱區〉工業地年漲一成,新北、桃園最明顯

指標熱區華亞科技園區,廣達剛以每坪近 40 萬元標下中環廠房,刷新區域紀錄。黃士芳指著園區臨馬路的空地說,「地主去年每坪開價 55 萬,今年已漲到 60 萬,年漲幅高達一成,」黃士芳悠悠算著,這單價,若以萬坪估算,光是買地就要 60 億元,加上建廠與設備成本高達近百億元,嚇跑一堆台商。

過去,桃園觀音、桃科工業區,少人聞問,每坪單價甚至不到 10 萬,最近也都鹹魚翻身。黃士芳透露,某面板廠, 5 月中公告出售,就有好幾組人馬來看,廠房雖偏遠,但緊鄰快速道路,距台北港不用 1 小時,到桃園也只要半小時,「北台灣單價 10 萬以下,萬坪以上物件,已愈來愈稀有,」他說。

普華國際不動產總經理田揚名觀察,中美貿易戰掀起供應鏈大遷徙後,其實全台各工業區的需求都大增。新北五股工業區,每坪甚至飆至逾百萬元,只是僧多粥少,有錢也買不到。

世邦魏理仕台灣董事總經理朱幸兒指出,今年 1 月到 4 月,台灣工業地產成交金額近 275 億,較去年同期成長 23%。研究部主管李嘉玶觀察,其實去年工業地產交易量已創新高,達 787 億元,年增 36%。其中,自用型買方占比高達 78%。

產業空洞化的台灣,正迎來最大鮭魚投資潮,這次能否順利迎來台灣產業轉骨的新契機?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