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催化轉型契機,高附加價值產業鏈回來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09 日 14:05 | 分類 國際貿易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貿易戰催化轉型契機,高附加價值產業鏈回來了


隨著美中貿易戰演進,台商回流腳步不斷,帶動國內就業及投資,經濟部看好台商回流熱度延續,並呼籲產業藉此契機升級轉型,化危機為轉機。

「台灣業者都有做好準備了」,經濟部長沈榮津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早在去年美中貿易戰初期,過去產線深耕中國、可能受最大衝擊的台灣廠商就開始積極規劃回台等海外布局,以第一波受影響最大的網通業者領頭,為台灣帶來新一波投資高峰。

以網通、資通訊及自行車產業先行,有意回台廠商去年 9 月至 10 月間就從 20 多家成長至超過 40 家,範圍也逐漸擴及紡織、塑橡膠、電子材料、汽車零組件、機械及金屬製品等多樣產業。

隨著美中貿易戰升溫,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範圍逐步擴大,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提高台商調整海外布局的重要性,政府也在去年底推出歡迎台商回台行動方案,專案協助業者解決缺地、缺工等問題,加速台商回台投資腳步,至 9 月 5 日已有 129 家業者通過審查,帶回逾 5,767 億元投資,超過 5 萬個本國就業機會。

台商回台熱度,從各工業區、科學園區、加工出口區增資出租狀況就能看出,根據科技部統計,今年至 7 月底因美中貿易戰回台在科學園區設廠業者,媒合成功的就有 23 家,3 個月內就比 4 月底的 10 家成長 1 倍,總投資金額達到 588.39 億元。

原就幾乎額滿的加工出口區,今年 1 到 8 月新增的 357 億投資中,則有 87 億來自受美中貿易戰影響廠商,增資既有廠區或申請進駐園區。

廠商擴廠、新建廠需求增溫,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執行長張銘斌對《中央社》記者表示,過去多集中在中北部的產業,擴廠腳步也開始走向嘉義等傳統農業縣市。

「對台中廠商來說,可能感覺嘉義比彰化遠,但他們說,走高速公路到嘉義,有時候還比到彰化偏遠地區更快」,張銘斌說,「只要交通建設改善,很多不方便就會解決」。

台商回流熱度不減,也為台灣在全球環境走衰趨勢中打了一劑強心針,「整體來說,目前影響應該都算是正面,台商回流力道夠大,可以 cover 到其他部分」。張銘斌說,「台商回流投資金額一直在上修,從 5,000、6,000 億,到現在 7,000、8,000 億」,預期穩健力道至少能持續至今年底,至於明年「變數太多,還要再觀察」。

根據經濟部盤點,因多數台商已提早因應,短期內貿易戰對台灣經濟直接影響有限,而回台廠商踴躍也穩定台灣經濟基本盤,第二季經濟成長率不降反升,名列亞洲四小龍之首,經濟部對下半年表現抱持審慎樂觀看法。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美中貿易戰對國內景氣還沒有那麼大的衝擊,包括主計總處對經濟成長的分析都還算樂觀,不過經濟部也不會掉以輕心,除緊密掌握影響狀況,現階段最重要任務就是針對廠商確定的因應措施盡快協助落實。

經濟部也期盼這波台商回台能帶動台灣高階產線升級,目前可以看到伺服器、網通設備、自行車、車輛與零組件等產業,不只是零星業者回台,而是包括上中下游完整供應鏈,且是高附加價值供應鏈,有助台灣產業永續經營。

(作者:廖禹揚;首圖來源:Photo by CEphoto, Uwe Aranas,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