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過 2000 年泡沫、2008 年金融危機,巴菲特這次又對了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13 日 7:45 | 分類 國際金融 , 理財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2020 年 3 月 9 日絕對是會在歷史留名的日子,當天美股開盤後,三大股指迅速下跌 7%,台灣時間當晚 9 點 34 分觸發熔斷,這是美股熔斷機制推出後,30 多年來第 2 次觸發,對很多年輕投資者而言,這可能是他們第一次見證歷史。

不管一夜之間資產縮水,還是為空倉慶幸,望著腥風血雨的股市,人們總回想起不久前對巴菲特的嘲笑和質疑,以及他在股東大會的警告,這次,歷史還會重演嗎?

泡沫破裂前恐懼

1998 年,網際網路產業風光無限,一位投資者在波克夏海瑟威股東大會詢問巴菲特是否考慮投資 IBM、微軟等科技股,引出股神後來廣為傳播的回答──不賺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錢:

有人賺很多錢這個事實並不會困擾我,真的,我的意思是,有人用可可豆賺大錢,但我對此一無所知。

▲ 1999 年股東大會的巴菲特和孟格。(Source:影片截圖)

他表示儘管很欣賞安迪‧葛洛夫和比爾蓋茲,但「我不知道 10 年後微軟或英特爾在哪裡」,也不想參加「其他人比我有優勢的遊戲」。

到 1999 年,網際網路泡沫達到頂峰,那年的股東大會,投資者對波克夏海瑟威堅持不買網路股的策略有更多疑問,巴菲特和孟格依然堅持不涉足不熟悉的領域。

「我認為預測可口可樂在軟性飲料世界將享有相對實力,比預測微軟將在軟體世界擁有的實力要容易。」巴菲特解釋。

同年 7 月,質疑聲中的巴菲特登上著名的「太陽谷」媒體峰會發表閉幕演講,又為對網路股興奮不已的人們潑了一盆冷水。他指出當前股市市值大幅超過經濟增長,道瓊斯指數未來 17 年的表現不會比 1964~1981 年好多少,除非市場下跌。

▲ 1998~2000 年初波克夏海瑟威與那斯達克指數漲幅對比。

然而,股市短期繼續打臉股神,1999 年標普 500 指數上漲 21%,那斯達克大漲 66% 時,波克夏海瑟威每股市值下跌近 20%,創下自 1990 年以來第二差業績,巴菲特也不得不在致股東信承認這是他個人成績最差的一年,但堅持股市的「非理性繁榮」使投資者期望不現實的回報,「任何一生都在虧損的企業會破壞而不是創造價值」,他寫道。

但正如他所說,飛速上漲的科技股使投資者忽略了其他一切,「包括他們所投資的企業是否正在賺錢」,未能從這輪科技牛市中獲利,讓巴菲特遭到分析師和媒體的口誅筆伐。

(Source:Barron’s

同年 12 月 27 日,巴菲特登上《霸榮周刊》封面,這篇標題為《華倫,怎麼回事?》的文章寫道:「30 多年無敵的投資成功後,華倫‧巴菲特可能失去他的魔力。」

這樣質疑沒持續多久,2000 年 3 月,網路泡沫開始破裂,直至 2001 年全面消退。

金融危機時「貪婪」

光躲過股災不足以封神,如果說面對 2000 年網路股泡沫,巴菲特做到「別人貪婪我恐懼」,那麼 2008 年的金融危機,則是「別人恐懼我貪婪」的最佳演繹。

美國始於 2007 年的次級房屋信貸危機,最終演變成蔓延全球的流動性危機,長達一年半的熊市,不管科技公司還是實業公司,無論體質好壞,一律被按在地上摩擦,道瓊斯指數從頂點到最低點跌了 52%。

因此,拒絕科技股的巴菲特也未能倖免,個人資產縮水超過二成(136 億美元),公司淨資產損失 115 億美元,下跌 9.6%,但當然跑贏大盤。當市場一片悲觀,巴菲特於 2008 年 10 月《紐約時報》發表著名的《Buy American. I AM.》,被奉為金科玉律的「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正是出自此文。

說到做到,文章發表前,9~10 月的一個月間,巴菲特先後出手 6 次,大量買入星座能源、日本汽車廠商 Tungaloy、高盛、比亞迪、通用電器等公司股份,波克夏海瑟威持股的富國銀行又以 151 億美元收購美聯銀行。

不過準確抄底這種爽文劇情並沒有發生在巴菲特身上,買入箭牌、高盛和通用電器隨後也被套牢,如高盛股價從 125 美元以上跌至 53 美元,通用從 22.15 美元到 14.03 美元。

(Source:shutterstock)

但股神的作業不能隨便抄。巴菲特買入的不是普通股,而是每年 10% 固定收益的優先股,意味著除非公司倒閉,否則每年都可收到豐厚的利潤。同樣抄底抄到半山腰,韭菜只能被深套,股神還能坐收利息。

《Buy American. I AM.》發表 5 個月後,美股開始觸底反彈,迎來長達 10 年的牛市,巴菲特和波克夏海瑟威再次資產飛躍,僅金融危機期間投資就為他賺取超過 100 億美元回報。

美股風向標還有效嗎?

最近 2 次股災,一次逃頂、一次抄底,巴菲特和波克夏海瑟威開始被外界當作股市牛熊的風向標,這輪暴跌不是沒有先兆,最常提及的是「巴菲特指標」和波克夏海瑟威的現金儲備 2 個指標早已拉響警報。

「巴菲特指標」來自 2001 年底發表在《財富》雜誌的文章〈巴菲特論股票市場》。文中提出可用上市公司總市值和國民生產總值比(上市公司總市值/GDP)衡量股市估值是否合理,美股市場合理範圍應在 70%~80%,2008 年金融危機時數值達 137%,而今年 2 月 21 日開啟暴跌前,美股巴菲特指標已達驚人的 158%,2000 年網路泡沫破裂前也不過 146%.

而金融危機期間波克夏海瑟威之所以能大舉入市抄底,也源於銀彈充足,2005~2007 年間,波克夏海瑟威的現金儲備明顯增長,1998~1999 年科技泡沫前也類似,因此,這 2 年波克夏海瑟威現金儲備屢創新高,也引起外界警惕。

▲ 波克夏海瑟威的現金儲備連年創新高。

2019 年底,波克夏海瑟威現金儲備增至歷史性的 1,280 億美元,占股票持倉市值一半,增加股票回購時,也不再有大手筆收購,還稍微減持唯一持有的科技股蘋果,第四季更破天荒買入他常年推薦的 ETF 指數基金,2,500 萬美元買了 2 支與標普 500 掛鉤的 ETF。雖然這筆錢對波克夏海瑟威的市值幾乎沒影響,但仍然發出強烈的信號:強如股神,在美股市場也找不到投得下手的目標了。

毫無意外,大筆資金閒置的波克夏海瑟威 2019 年又一次以 11% 漲幅完敗於標普 500 的3 1.5%。

巴菲特指標、現金儲備、跑輸大盤,差不多 2018 年左右,人們已嗅到崩盤的氣息,但「美股見頂」就像「A 股見底」、「房價要跌」一樣似乎是錯覺,一片質疑聲中繼續牛氣沖天,直到出現武漢肺炎疫情和油價暴跌兩隻黑天鵝,才有一點股災的樣子。

▲ 美股的估值依然很高。

顯然,現在就斷定美股見頂為時過早,畢竟經歷 2 週多暴跌後,截至 3 月 10 日收盤標普 500 也只是跌回去年 8 月程度,遠談不上熊市。

誰都清楚泡沫終將破裂,巴菲特 1999 年太陽谷演講預測網路泡沫的話,其實也適用現在的美股:

很多投資者其實不相信股市繁榮會持續,他們只是相信自己能挑到贏家。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freeimage4life CC BY 2.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