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正在去美元化,竟支撐全球股市大漲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20 日 8:15 | 分類 國際貿易 , 國際金融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市場正在去美元化,竟支撐全球股市大漲


「股市還是賭場?」路透如此形容股市狂熱。近來股市大漲,除了資金行情推升,也是「去美元化」的訊號。

今年 6 月底,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耶魯大學學者羅奇(Stephen Roach)語出驚人:美元將貶值 35%。這已是阿根廷、土耳其等金融危機時的等級。「美元崩潰論」不脛而走。

兩數字揭真相
大舉債+疫情拖累,美元失色

羅奇認為,1960 到 2005 年,美國國民淨儲蓄占國民收入平均是 7%,疫情爆發後,今年第一季降到 1.4%,而官方又推出一連串刺激政策,導致今年美國赤字占 GDP 比率將來到戰後以來新高。白宮又走去全球化、保護主義路線,美國儲蓄率未來將降至負值。羅奇預估「最快今年,慢至 2021 年初,美元最多將貶值 35%。」

美元是否崩潰尚待驗證,不過「去美元化」卻正在進行。短期因素是美國疫情擴散。至 7 月 13 日止,美國累計確診數達 330 萬,逾 13 萬人死亡,是全球疫情最嚴重國家。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今年美國 GDP 將衰退 8%。著名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創辦人布洛克(Carson Block)表示,目前美國經濟就像一個空前巨大的火藥庫,「任何一點火花足以讓其瞬間爆炸」。

美國成重災區,疫情控制良好的中港台就受資金青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在 7 月 7 日升破 7,創近 4 個月新高,新台幣匯價 7 月初也創 26 個月新高。新興市場資產近來也有不小漲幅,「美國跌倒,全球吃飽」正是如今寫照。

長期來說,美元也正逐漸失色。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美元占全球官方外匯存底比重,從 2000 年逾 70%,降到今日不到 60%。

最近十幾年來各種危機,美元資產價格已被推至歷史高點。衡量美股價位的「席勒本益比」(Shiller PE Ratio),如今逼近 30,勝過 2008 年金融海嘯前夕。這些都意味著美股已相對偏貴,同時,美元購買力近年來縮水幅度,高於歐元、日圓等國際貨幣,這些都減少人們持有美元的誘因。

非美元資產反穩健
人民幣波動不到 2%,受青睞

相對來說,一些非美元資產卻表現穩健。羅奇指出,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自 2004 年 12 月低點,至今已上升 53%,近十年更略勝美元。今年 6 月《經濟學人》報導,若以人民幣釘住 24 種一籃子貨幣的廣義匯價來看,自 2016 年來,人民幣波動幅度不到 2%。

這也是為何近來人民幣資產被爆買。光今年 7 月 2 日至 7 日一週,透過滬港通、滬深通淨流入 A 股的外資,達 538 億人民幣,這是 2019 全年淨流入的 15%。2020 年上半年,中國中央結算公司為境外機構託管的債券面額約 3,200 億人民幣,是 2019 年同期逾兩倍。

現實來說,目前沒有任何貨幣可取代美元。羅奇也稱,由於中國和歐元區總共占美國貿易的 40%,「除非這兩種貨幣一如我預期大幅升值,否則美元崩潰不會發生」。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秦逸飛分析,美元成為國際金融體系結算的主要貨幣,與其說是「政治正確」,不如說是「市場正確」。從石油到黃金,重要物資以美元結算,並非美國恃強逼人,而是美元最符合貿易及金融等全球化條件。

但美元由美國官方壟斷發行,它就有誘因濫用其優勢。從聯準會無限印鈔,到聯邦政府舉債花錢,短期雖阻止經濟崩盤,代價則是美元長期競爭力下滑,就如一個獨占廠商不思進取,只會吃老本,遲早被消費者唾棄。

就像羅馬帝國一樣,美元不會一夕崩潰,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當美國官方只會吃美元老本,疫情又讓人們看破美國手腳,這只會加速「去美元化」的趨勢。這或許是近來各國股市大漲背後,最值得關注的訊號。

(作者:楊少強;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