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 50 天全球金融市場開啟「選戰模式」,台股如何應對?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28 日 8:00 | 分類 國際貿易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未來 50 天全球金融市場開啟「選戰模式」,台股如何應對?


美國將於 11 月 3 日舉行總統大選,未來一個多月,選舉、美中、疫情,都將是金融市場最熱門話題,尤其是股市反彈至疫情爆發後的相對高價位,漲高、不確定性將是市場兩大殺手。

高股價引爆大震盪  美國大選前投機大機會

武漢肺炎疫情重傷全球經濟,各國除了大量舉債、以財政赤字來補貼民生,美國聯準會還在 8 月底宣布將採「平均通膨目標」,也就是即使通膨升破 2%,也不會立刻升息,等於是零利率、超低利率的環境可能持續 2 年,就是這股資金大潮推動股巿上漲。

超低利率也挑動投機者的敏感神經,用大筆資金賺到高於存款利率的心態,看似容易,卻也如刀口舔血,例如《金融時報》報導,軟銀集團投入 40 億美元大量押注科技股票及衍生性產品,造成 9 月那斯達克大震盪,創下 3 天內暴跌 10% 歷史紀錄。

而不過在今年 3 月底,疫情恐慌達最高點時,軟銀的願景基金出現 125 億美元的史上最大虧損,軟銀想在短時間內扳回一城的賭徒心態,也許還有其他企業如此,其他的避險基金也都虎視眈眈緊盯投機大機會。

在未來 40 多天、美國大選前後,市場的大波動環境正逐漸成形。第 1,疫情下的美國大選到底會讓選民做出何種選擇,尚屬未知,對川普、拜登兩位候選人的爆料愈來愈猛,選情難料,真的是「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第 2,在美中對抗、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川普已經不再重視貿易協議,而是加重圍堵的力道,國務卿蓬佩奧大力抨擊中共,認為共產黨不能代表 14 億人民,美政府對華為禁令不斷收緊,就連中芯也傳出被視為軍企,若為真,將進一步重傷中國的半導體、科技、軍用產品。美國對中國產品的禁令,範圍多大、力道多重,答案都在美國政府,謠言滿天飛,相關股價大波動,有利於各種內線、放話操作。

第 3,傳統上,9 月、10 月經常是市場波動最大的月分,今年再加上美國大選,選前會發生什麼?能否順利產生選舉結果?新任總統會不會有爭議?如果拜登當選,交接的空窗期能平穩過渡嗎?種種的不確定性,正是金融市場大波動的溫床。

8 月底以來的震撼教育,已為「波動率再次偉大」揭開序幕。那斯達克指數在 9 月 2 日創下新高後,從 3 日到 8 日短短 3 個交易日大跌 10%,其中今年最多漲 5 倍的特斯拉,在增資、未納入標普指數、大股東減持等三大利空下,創下單日大跌 21% 的紀錄,成為空頭指標。

台灣 50 反向 ETF  已成全球最大空頭基金

科技股大跌,那斯達克 100 指數的波動率(VXN)明顯上升;投資人熟知的 VIX(標普指數期貨的波動率)指數也來到 3 個月新高;而今年以來曾經跌到負數的原油,更是劇震,西德州原油曾經一天大跌 8%,代表原油 ETF 波動的指數 OVX 同步大漲。

市場對於疫情期間的美股熔斷記憶猶新,對於選舉這種非經濟因素也同等對待,目前,投資人最熟悉的 VIX 指數期貨價格已經開始走高,最高價位就落在 11 月選舉前後,代表市場認為那個時點的不確定最高。好比是多空大對決,不管是買保險或者對賭,緊張氣氛將逐漸升級,風險價格也走高。

台股也可見空單備戰的跡象,看空台灣 50 指數的元大台灣50反一,至 9 月 11 日規模達 963 億元,今年以來至 9 月 11 日下跌 16%,外資已經連續 4 天買進,持股比率達 33.7%,基金發行量持續增加,目前這檔反向 ETF 已經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反向 ETF。

台股風險意識上升,除了外資加碼反向 ETF 以外,龍頭股的走勢也有徵兆。例如台積電、聯發科 8 月營收創新高,股價仍走跌,除了居高思危,還有美國的華為禁令在 9 月 15 日到期,華為提前拉貨潮打亂節奏,是否影響到第四季出貨並不確定,第四季美國大選更讓市場風險意識大升。

台股長線看好  供應鏈重組有利本土製造業

美中對抗的大局下,台灣除了地理位置,又是華人民主國家的代表,台商還是製造業供應鏈的要角,美國頻頻加持台灣,訪台官員的層級不斷拉升,9 月下旬國務院次卿凱斯克拉奇將訪台,談 5G、半導體合作的議題,也不排除為美台 BTA(雙邊貿易協議)鋪路;另一方面,共軍的擾台頻率也是節節上升,台灣因抗疫、抗共的標籤,得以登上世界舞台。

面對風險上升,台股操作從短、長期來看。短期從現在到美國大選前後,將進入大震盪,風險的根源在於美國的變化,而不是台海關係。中共雖然頻放狠話,頂多只是在外島、南海挑釁,台灣本島的安全度仍高,且從強勢台幣來看,股、房、匯表現都相當穩定,當美股大震盪,才會牽動台股,一旦大跌,將是不錯的買點,這是因為台股有長線趨勢保護,又有空單回補的力道。

長期而言,美國加持台灣的國際地位,台積電占有晶圓代工半壁江山,是地緣政治要角,仍是護國神山,最適合逢低買進。此外,供應鏈的移轉對於靈活的台商有利,《財訊》過去幾年曾多次報導「不去中國賺更大」的企業,投資中國比重低、內銷中國少,又已經領先調整生產基地者將是未來贏家,台積電、台達電、廣達、大立光、聯發科、瑞昱、信驊等,都可追蹤。

隨著美台關係緊密,簽訂 BTA 可能浮上台面,將是股市重要的線索,有降低關稅的利多,產品銷往美國或原料來自美國都有利。半導體、科技產品是銷美大宗,例如台積電有 6 成產品銷美,IC 設計業的晶片,尤其是通訊、5G、高速傳輸、伺服器相關晶片等,汽車零件、醫材、藥品銷美,也有想像空間。

總之,站在美國及盟友的一方,無論是供應鏈重組或者愈來愈多的 BTA,還有更多的外商來台及本地建設,包括綠能及軌道等重大建設、台商回流等,台股正站在長線大趨勢上。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