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巴巴宣佈完成以 2.66 億美元收購《南華早報》不到一週的時間,今天又有消息說,阿里正在洽談收購下一份香港報紙:《明報》。
消息來自澳洲金融評論報,知情人士表示,《明報》一直在阿里巴巴的收購列表中,今年 7 月就開始談判了,目前這筆交易正在洽談,可能還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
阿里巴巴近期頻繁進軍香港媒體這一 「敏感產業」,讓外界對阿里的計劃議論很多。上週,《紐約時報》針對阿里收購《南華早報》稱:「通過收購媒體,阿里巴巴企圖擦亮中國形象」。阿里巴巴方面也表態,此次交易的初衷是希望改善中國形象,提供一種與西方媒體不同角度的報導視角。據悉,《南華早報》有 30% 的受眾來自美國和加拿大,此外,它也在英國、馬來西亞和其他英語國家吸引了一批粉絲。
收購也的確不是壞事,《南華早報》集團一直盈利能力不錯,況且阿里收購內容包括《南華早報》的紙質和網路版、雜誌和戶外媒體等業務,收購完成後,南早的付費牆也將逐步被取消,南早也無需像 WSJ 一樣付費或者訂閱就能一覽無餘了。
但收購香港報紙還是引發了香港媒體人士對 「新聞自由」 這件事的隱憂,他們擔心的,無非是收購後是否會對香港的輿論有導向作用,但在收購南早後,阿里巴巴發佈聲明,稱會保持編輯對報導的控制力,並且中國政府沒有在交易中起任何作用。
和《南華早報》不同的是,《明報》是一份在 1959 年創立的中文報紙,而且創始人是金庸。在《明報》發刊的這些年中,一直以企業化的方式運作。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政治系老師 Willy Lam 說,《明報》在香港的知識界也有很強的影響力,對中國大陸也很重要。
另外,文化產業本來就是阿里的投資收購重點。迄今,阿里已經以 24 億元人民幣收購傳媒娛樂集團光線傳媒 8% 的股份,以 12 億人民幣投資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再加上《南華早報》和《明報》,不知阿里是否會成為中國版梅鐸。
編按:阿里巴巴已出面否認此一消息,此一訊息也引起各界討論,關注起阿里巴巴進軍新聞產業的動態。(2016/12/17 17:24)
(本文由 36Kr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