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廠機會來了!馬斯克 SpaceX 要鋪 1.2 萬個衛星,業界點名台揚與芳興有實力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2 月 27 日 8:00 | 分類 航太科技 , 財經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廠機會來了!馬斯克 SpaceX 要鋪 1.2 萬個衛星,業界點名台揚與芳興有實力


SpaceX 現正在全球招兵買馬找尋適合的供應廠商,鋪建 Starlink 低軌衛星計畫的供應鏈,這正是台廠好機會。

商機破兆!SpaceX 招兵買馬找供應商

和 SpaceX 的獵鷹火箭回收與火星殖民大夢比較下,全球高速網路覆蓋計畫 Starlink 受到的關注度低,不過,近日 SpaceX 創辦人 Elon Musk 為了 Starlink 計畫裁員減少支出,加上美國 FCC 正式核准 SpaceX 申請的 11,943 顆低軌衛星,讓外界重拾對 Starlink 的好奇。

業界人士指出,「SpaceX 現正在全球招兵買馬,鋪建 Starlink 供應鏈,而這是台廠發展太空產業,接下衛星訂單的好機會。」

「估計這些衛星約為 200 公斤,若以大量量產價格台幣 5,000 萬元到 1 億元造價來看,商機就高達台幣 5,971 億元至 1.19 兆元,相當可觀。」該人士評估。

除了天上的衛星,地面接收站數量更是數百萬計,這些地面站造價遠低於衛星,一座約為台幣 5,000 元,但百萬級的數量將創造 50 億元商機,也相當可觀。除了 SpaceX,還有 Kepler、Leosat 和 Telesat 等衛星發射計畫,商機龐大。

業界看好台揚與芳興

這麼多台廠中,業界看好哪些廠商呢?

台廠實力不錯,從衛星電腦到太陽能電池等都有握有技術,其中。從 1998 年福衛一號、福衛二號、福衛三號與福衛五號都供應天線的供應商芳興與以寬頻衛星設備(VSAT)聞名的衛星通訊廠台揚科技實力堅強。

造價便宜是台製零組件的優勢之一,「台產衛星關鍵零組件,平均比外國產製價格便宜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指出。

不過,台廠雖有價格優勢,還是要面臨來自於南韓的競爭,南韓在衛星發展比台灣優異,台廠搶到地面站商機機會較大。

台灣太空產業要落地扎根,打入國際市場勢在必行

台灣本身太空產業市場過小,而政府的太空預算也相當稀少,台廠若僅靠台灣訂單,利潤微薄,太空產業難以發展。「過去廠商多靠使命感與與熱誠支撐」,太空中心某計畫主持人就透露。

根據科技部 2015 年國際太空產業趨勢與我國因應策略報告,2014 年各國在民用太空計畫領域經費來看,台灣的 0.51 億美元經費,全球排名第 36 位,在亞洲還落後伊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印尼。

而台灣最重要的研發機構太空中心,2017 年補助預算也僅 3,000 萬美元,和南韓的 5.83 億美元與日本的 16 億美元差異巨大。

台灣太空發展至今,除衛星發射仍仰賴其他國家外,包過衛星電腦在內的關鍵零組件,台灣都有掌握核心技術。

但過去每 2 年至 5 年發射一枚衛星的頻率,量體小,廠商有技術卻沒有舞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今年開始執行的太空第三期計畫,預計每年都會有一枚衛星升空,雖總量上升,還是很難支撐產業鏈。也因此台灣太空產業要落地扎根,打入國際市場勢在必行。

另外,從時機上來看,現在正逢其時,太空產業受政治力影響深,尖端技術研發受限,不過隨著美國《台灣旅行法》生效,包括雷射陀螺儀在內許多的關鍵組件和材料管制禁令都有機會可望鬆綁。

2020 年獵風者衛星也將載台製零組件升空

而且台灣已有自製太空規格零組件的經驗,如 2017 年成功升空的福衛五號就是台灣第一顆由設計、製造、組裝與測試完全自主研製的光學遙測衛星。

福衛五號中由漢翔產製衛星與載結構體、中科院研發電力控制與分配單元與衛星電腦、芳興(原勝利)研發的微波通信 S 頻段天線與 X 頻段天線場型分析等以及微像 CMOS 聚焦面組合等,寫下台灣太空產業重要里程碑。

除了福衛五號,預計 2020 年升空,也強調台灣自主研發的氣象衛星「獵風者衛星」也將讓台灣廠商在台灣太空產業史中寫下新的一頁。

林俊良指出,「獵風者衛星中的雷射陀螺儀(Laser gyroscope)、O2O 推進器、GPS 接收器與衛星電腦等 4 大類零組件全由台灣自製,這些零組件若能通過太空嚴苛條件(舉例來說,電路設計要能通過高達 200 至 300 度的溫差以及太空粒子撞擊考驗),就是國際認證,將有助於台廠打入國際市場。」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Official SpaceX Photos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