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敗部復活由冷轉熱,台灣角色最尷尬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4 月 03 日 0:00 | 分類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亞投行敗部復活由冷轉熱,台灣角色最尷尬


歐美長期把持國際性和區域性銀行的局面即將被打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倡議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經過中國一番鴨子划水,在原不被外界看好的情況下峰迴路轉,包括英、法、德、義等歐洲強權,日前紛紛表態申請成為創始成員國,不僅使得主導籌建的中國,因此國際聲望大大提升,區域強權地位更加鞏固,也讓原本掌控國際財經機構的 G8 成員出現分裂,迫使原先杯葛亞投行的美、日、澳,如今態度也出現鬆動。

2013 年 10 月 2 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印尼時,首度提出籌建亞投行,宗旨是「支持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地區互聯互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2014 年 10 月 24 日,包括中國、新加坡及印度在內的 21 個國家正式簽署《亞投行備忘錄》,決定成立亞投行,總部設在北京,法定資本為 1,000 億美元,中國將出資一半。如今亞投行正積極招募創始成員國,截止日期是今年 3 月 31 日。

 

中國的兩大戰略收穫

才不到兩年時間,亞投行從一個空洞的構想變成如今被歐洲列強追捧的機構,現在看來,中國創辦亞投行可謂「一石多鳥」,除了上述冠冕堂皇的政治宣傳口號外,更有兩大深層次的戰略收穫。

首先,顛覆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遊戲規則。毫無疑問的,不論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或是區域性的亞洲開發銀行,美國不僅是最大金主,且擁有絕對的發言權。而近 10 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崛起,中國企盼在國際舞台上也能扮演要角,因此參與這些國際組織的意願日益積極,希望能透過這些平台,發揮一定的影響力。

然而,對中國崛起保持高度戒心的美國,處處牽制中國的意圖明顯,不僅中國爭取多年的 IMF 特別提款權(SDR)進度停滯,亞銀更在美日的聯手下,自創立以來已連續 9 任行長均由日本人擔任,主導著亞銀的遊戲規則。世界銀行則一直在美國的掌控之中,雖然世銀曾在 2008 年至 2012 年之間聘請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擔任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但中國終究無用武之地,難進其權力核心。

在這樣的處境下,中國乾脆另起爐灶,自己帶頭辦個區域性銀行,與世銀、亞銀一較高下。拜中國近年在東協、南亞、中亞、中東地區的外交工作頗有斬獲之賜,去年決定設立亞投行時,立刻受到其他 20 國的呼應,讓中國吃了定心丸,也才有後續的歐洲各國申請加入的骨牌效應。

亞投行的成立不僅使亞太權力板塊再次向中國挪移,削弱美日在西太平洋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左右國際財金大權的 G8 成員,因此分裂成親中和親美兩派,未來與其相關的國際組織,恐怕會因而進行重組或權力出現消長,中國將是最大獲益者。

其次,是為中國的「一帶一路」長期戰略提供強力後援。中國往東發展一直遭遇美國刻意設下的兩條西太平洋島鏈的封鎖,短時間很難改變現狀,中國不管是經貿領域或是政治意義上的對外擴張,唯有往西和往南,中國政府以史為鑑,仿效漢代的絲綢之路和明代的鄭和下西洋,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方面繞過美國的島鏈封鎖,另一方面也為中國生產的大量貨物開闢輸往歐亞非大陸的新通道。

不過,不管陸上或是海上絲路,途經的許多國家仍是相對貧窮和基礎建設落後的地區,要讓這兩條大通道運作更有效率,最好的辦法就是中國主動協助這些沿線國家做好基礎建設,而以目前中國基建工程的實力和其在亞投行的領導地位,未來這些沿線的重大基建項目「肥水不落外人田」,很可能出現中國當金主、中國企業得標、完工設施由中國租用的局面。事實上,這種情景目前已出現在巴基斯坦和緬甸的一些鐵路和港口項目上。

 

一中大旗,台灣難有入場券

老謀深算的歐洲列強,當然也盤算到這兩條大通道的終點就是自己歐洲的家門,考量到打通之後,可與崛起中的亞洲更緊密結合,且讓廉價的東亞貨物更快捷且源源不絕地進入歐洲心臟地區,對它們而言,利遠大於弊,況且可藉此參與歐亞大陸的基建大餅,商機無限。在龐大利益驅使下,也顧不上老大哥美國的反對了。

就在亞投行的支持和反對陣營激烈角力之際,長期被夾在美中博弈之間的台灣,角色特別尷尬。財政部長張盛和日前表態,台灣若受邀,願意加入亞投行。這可視為台灣已選邊站,決定站在支持亞投行的一方。

然而,加入亞投行可能是台灣一廂情願的說法,因為從中國籌建以來,可以清楚看出亞投行性質是「區域性政府間國際組織」,是以國家名義加入,而目前參與者也都以「成員國」稱呼,也未見到香港、澳門等地區或機構成員。中國堅持「一中」原則、視台灣為「地區」,恐怕很難發給台灣入場券。

倘若中國大發慈悲,願意邀請台灣參與亞投行,對台灣而言,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因為在目前強權環伺的亞投行,台灣能發揮的空間一定受限。反倒是中國願邀台灣的這個善意訊息更值得重視,因為這可能是中國讓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一個重大訊號。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