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暴起暴落的中國農產平台一畝田,來看創業的四大殘酷真相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9 月 04 日 15:21 | 分類 中國觀察 , 網路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從暴起暴落的中國農產平台一畝田,來看創業的四大殘酷真相


這幾天,在中國的新創圈子內,最熱門的話題就是自稱是中國最大的農產 B2B / O2O 平台的一畝田,發生裁員與財務危機的事件了。而這個事件最有趣的部分在於,一畝田這家公司在短短一個月內暴紅,卻很快又暴落的戲劇化情節。

而在網路上,甚至有人用詐騙、吸金這類字眼來形容一畝田所做的事情,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這篇在 36Kr 上的報導算是講得夠清楚了,想了解詳情的可以仔細閱讀:星空再美好,也别忘了腳下那一畝良田

簡單來說,一畝田是一個在 2013 年創立的農產品 B2B / O2O 交易平台,在今年七月的時候,因為被中國頗具影響力的媒體南方周末報導,突然變成當紅炸子雞。短短一、兩個月內,各樣吹捧的資料與數據不斷的出現,包括了如國外知名創投紅杉,在不簽合約的狀況下就直接注資,或者是短短一年之間,平台上的每月營業額從數十萬人民幣快速成長到百億人民幣。

而一畝田創辦人更誇口說,要在農產品交易領域超越中國最大電商平台淘寶,這一切的一切,看起來都是無比美好。一個超級大獨角獸又要誕生了,中國最大的農產品 B2B / O2O 交易平台,這實在是太吸引人了。

然而,隨著一畝田的暴紅,網路上也有人發現一畝田的數據根本誇大不實,甚至暗指一畝田是具備網路思惟的騙子──一畝田萬億奇蹟背後疑雲重重,一大波具有網路思惟的騙子來了

當然,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就是在一畝田上有位無名人士,在一筆交易裡面收購了 107 萬噸的洋蔥。問題是,即使在盛產洋蔥的西昌,一年的總產量不過就 30 萬噸,整個中國根本不可能有農產大戶有能力提供 107 萬噸的洋蔥。而這件事的結果是,這筆洋蔥交易,就被中國當地的媒體與創業圈,當成灌交易量的假交易來訕笑。

而最新的震撼彈,就是爭議不斷的一畝田,突然爆出投資方撒手與重大裁員的重大消息,這則消息可以說是一口氣摧毀了之前不斷吹捧起來的一畝田神話。

當然,一畝田也發出官方聲明企圖淡化此事,但大概已經無法逆轉破滅的企業形象了。

而最戲劇的是,這整個事件的期間,一畝田的暴起暴落,其實都發生在短短的一個半月之內。

南方周末讓一畝田暴紅的報導是在 2015 年 7 月 24 日,而 36kr 的一畝田出事報導是在一個月後的 8 月 30 日,這中間的間隔連一個半月都不到。一畝田卻從一個看起來要挑戰阿里巴巴的強勢新創網路企業,變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網路時代的新創企業,真的是上一個月還在天堂,下個月就掉到地獄,一畝田是一個最好的範例。

而從一畝田暴起暴落的故事,我們可以學到幾個殘酷真相,幾個創業圈內行人都知道、卻都不明講的醜陋事實。

 

1. 你在媒體上看到的美好創業故事與吹捧報導,通常都是為了騙下一輪的投資人進場

想想看,如果你是個新創企業,創業創到一半但手頭資金快燒完了,而公司的營運前景看來還是前途不明,這時你該怎麼辦?是乖乖接受很低的估值甚至或許沒人投資黯然倒閉,還是想辦法騙不懂你公司的人用高估值投資你呢?

透過各式媒體做吹捧式報導,就成了這中間最好操作的工具。新創公司需要媒體來吹捧自己的創業故事,但媒體同樣需要一個吸睛的好故事來創造流量與銷量──有什麼故事比無名小卒一夕成功的造夢故事更好呢?在這點上,新創公司跟商業媒體的需求完全是一拍即合,彼此互相需要。

所以,你會在各式的創業相關、科技相關、或商業相關的媒體上,整天都看到各種的成功創業故事,就完全不意外了。這些美好的創業故事報導背後,幾乎有八成以上,都是為了即將進行的新投資輪而做的。把公司前景說的美好無比,就是為了能讓更多人有興趣投資,並且用夢想來估價,而不是用實際成績來估價。

 

2. 很多新創公司拿出來的數據,都有嚴重的灌水成分

Miula 之前就說過,除非你真的很有本事,否則創業時應該避開平台類的創業,盡量避開使用者人數依存性高的項目,因為平台永遠會遇到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這不是沒有資源跟經驗的創業者容易能解決的。

一畝田做為一個農產交易平台,也是一樣的狀況。農戶太少,就不會有買家想使用;但買家太少,也不會有農戶想使用。而當兩個都很少的時候,那到底該怎麼辦?交易量太少,顧客不進來,連投資人信心都會消失。

很多平台在這件事上使用的解法,就是造假。前一陣子美國最大婚外情網站 Ashley Madison 的資料庫遭駭,遭流出的資料中,顯示出該網站裡面的女性用戶,其中很大一部分根本就是官方自己創的假帳號。畢竟一個婚外情交友平台,沒有夠多的女性,就不會有男性上來註冊,問題是如果平台上的女性真的不夠多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那就只好創造一堆的假帳號,背後用機器人程式操作,讓網站上的男性會員誤以為真的有女性想跟自己一夜情,進而付費。

而從網路上的資訊看來,一畝田很可能也做了類似的事情,號稱一個月百億人民幣的交易量,到底有多少是真的,恐怕是個超級大問號。但這不意外,因為絕大多數的網路新創公司,幾乎都用同樣的思惟在做事,反正大家都這樣做啊。

 

3. 好聽動人的名詞通常是拿來唬人的

雲端、大數據、物聯網、虛擬實境、O2O,這些每一兩年就會冒出一批的創業潮名詞,絕大多數都是拿來騙人的。騙誰呢?騙政府、騙補助、騙不懂的傳統產業廠商、騙外行不在業內的個人金主。中國創業生態系中有句話,叫做「站在風口上,連豬都會飛」。

這句話的真正解讀是,只要你創業的項目是現在喊得最大聲的熱門項目,要騙到資金投資不會太困難。

一畝田當然也沒有錯過這件事,喊出了農業大數據的口號,號稱能告訴你未來幾周後可能黃瓜在某個城市會缺貨,而稻米的供應量會過多,幫助政府農業單位可以對整體農業管理做更好的管控。

聽起來很棒,對吧?但一畝田沒有告訴你的是,他們是否有真實的農業大數據實作能力,還是只是停留喊喊口號的階段,他們也沒告訴你他們能怎麼透過農業大數據賺錢,而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根本也不知道。

而看看台灣的各種創業計畫補助,裡面的案子絕對充滿了雲端、大數據、O2O 這類的名詞,最近連 4G 遊戲的說法都出來了,真的很扯。做為遊戲產業的資深人士,Miula 還真的不知道到底哪一種手機遊戲可以叫做 4G 遊戲,然後跟 3G 遊戲有著很大的差別。說穿了,不過就是政府有一筆補助 4G 產業的經費,而廠商就想辦法讓他們的遊戲硬扯上 4G 這個名詞來騙騙補助而已。

 

4. 很多的創業,根本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只是為創而創

花錢買用戶,在這個年代,似乎也是創業圈的顯學之一,特別是在 O2O 領域。在中國,假設你手頭有個幾千萬人民幣的資金,而創業家不用這些錢去買用戶的話,很可能還會被笑你沒有網路思惟呢。

如果不知道什麼叫做花錢買用戶,就想想 Uber 的例子好了,當你第一次使用 Uber 叫車,Uber 會給你一筆免費的搭車資金,讓你可以不花自己的錢就乘坐 Uber。這筆錢誰出的,當然就是 Uber 公司用投資人的錢出的,這種行為,就叫做花錢買用戶,或稱之為用戶補貼。

花錢買用戶是不是好的行銷手法呢?在正確的情況下,這是有效的。以 Uber 為例,Uber 雖然有許多法律與道德上的爭議,但它因為真實解決使用者的問題,所以透過補貼得到的用戶,最後留下來的機率會很高,這讓 Uber 的商業模式某種程度上是可行的。

但同樣是補貼用戶,一畝田在這件事上卻是失敗的。透過交易回扣獎金,一畝田或許衝高了一些平台上的數據,但卻只造成自己的虧損,而沒有真的留住用戶,其中絕大多數的獎金甚至是發給了假交易。這篇談論一畝田商業模式的文章有更清楚的說明,為什麼同樣是 O2O,Uber 之類的叫車軟體創造出了價值,但一畝田想做農產品 B2B / O2O 卻沒有。而根據 36kr 的報導,「 一畝田員工每週都會給附近商販打電話,但幾乎沒人使用他們的平台,因為一畝田發布的供求資訊比較滯後」,這似乎才是真實的一畝田使用狀況。

簡單來說,做為一個資訊平台,一畝田的訊息是落後市場的,而做為一個交易平台,一畝田卻沒有提供必備的物流功能。換句話說,一畝田其實根本沒有替他的用戶創造出真實的價值。

在這樣的狀況下,一畝田就算花了再多錢去補貼用戶,用戶也不會真的停留在他們的平台上,因為這個平台並沒有替用戶解決他們的問題。

創業的第四個醜陋且殘酷的真相就是,十個新創公司中,可能有超過七、八個公司所推出的產品 / 服務其實根本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有的是一開始就找到假的問題去解決,有的是有找到真的問題但卻沒有找到對的解決方式。

創業成功機率一向都低於 5%,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以上這四大真相,其實都是屬於創業圈的陰暗面,每個懂的人都知道,卻很少會提到這些醜陋的真相。

而從一畝田的故事,講到創業圈的殘酷真相,Miula 只是希望想創業的人,或者是已經創業的創業家們,能夠認清楚創業的本質──不是為了讓自己賺大錢,而是要解決一個真實的問題,創造對用戶真實的價值。

創業家們,把所有的精神,都投注在解決真正的問題上吧!

(本文獲 Miula 觀點 授權轉載,非經原作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