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年不破產?年金改革重點擺在救國庫,沒解決職業不公痛點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1 月 21 日 0:00 | 分類 人力資源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30 年不破產?年金改革重點擺在救國庫,沒解決職業不公痛點


年金改革之戰正式「開打」。在 1 月 22 日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後,下個戰場就是法案真正角力的立法院。

在此之前,年金改革全國分區座談會場外,已出現戰爭。因為退休者繳太少、領太多,入不敷出的退休基金已開始寅吃卯糧,靠的是現職者、下一代所繳的保費和稅金來填補。

我們檢視 2016 年下半年全國年金改革委員會的 20 場會議中,政府各機關提供的所有參考資料後,從中可見除了所有退休基金都將在 15 年內破產,還有更赤裸的真相浮現。

現況:四類退休金將破產

例如目前退休勞工的平均月退休金,不到退休公教人員平均數的一半。進一步統計,每月從國庫領走 8 萬元以上退休金的公教人員,共 1 萬 6 千人;5 萬元以上約 19 萬人,佔所有領月退金公教人員總數的 8 成。

至於目前勞工退休金領最多的人,根據勞動部資料:是一名自 16 歲起工作的勞工,累積 60 年勞保年資,76 歲才開始請領年金,每月可領 4 萬 9 千元。換句話說,領 5 萬元以上退休金的勞工,一個也沒有。

再者,公務員之間也出現世代落差。20 年前退休的公務員,平均每月從國庫領不到 5 萬元;最近 20 年退休者,也就是跨新、舊制度,又有 18% 優惠存款者,平均月領 6 萬元,比未來適用純新制者還高。就是說 20 年前設計優厚的新舊制轉換過渡期方案的公務員們,讓自己成為退休時最得利的世代。

由年輕公務員組成的「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日前召開記者會抗議「世代剝奪」,因若年金改革失敗,45 歲以下公教人員退休時將成為最嚴重受災戶,他們的標語牌上寫著,「繳一輩子,剛好破產」。

政府:忙補眼前財務黑洞

抗拒調降 18% 等年金改革的公教人員,則經常拿老一輩退休生活有多苦為例,但近年來不分藍、綠政府所推的年金改革,其實都未曾將 20 年前退休的純舊制人員列為對象,他們平均年齡已近 85 歲、平均月領 3 萬 7 千多元。因此年金改革「排貧」,不去動退休金較低者,應是全民共識。

相較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多數國家,在政府公辦的退休金制度下,收入越高,所得替代率越低,具有財富重分配效果,我國的公務員退休金卻只規定所得替代率上限是超高的 95%,投保薪資也不像歐美國家設有上限。

公務革新力量聯盟代表林于凱表示,光是提高費率,對現任年輕公務員不公平,因為繳的錢都拿去補洞,他主張在職薪資越高,所得替代率應越低。

隱憂:少子化危機

年金改革委員之一的婦女新知基金會資深研究員曾昭媛說,政府應提供所有國民一致的基礎年金,否則目前家庭主婦、兼職、無業者倚賴的國民年金,不但多人繳不起每月 800 元保費,待高齡時平均月領三千多元,保障也極不足。她並指出,年金制度真正危機來源是造成未來工作人口大減的少子化,但政府卻無有效對策。

而年金改革委員會裡的多位公教代表主張,政府與軍公教應是「雇主與員工的契約關係」,因此改革不能溯及既往,也不能對「員工」不利。政府與軍公教究竟是什麼關係,也許該問問真正的老闆──納稅人。

當 8 成軍公教「員工」退休領得比「老闆」還多 2 倍時,這種勞資關係如何維持下去?

(作者:田習如;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