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擴及 3,000 億商品,電子 5 哥首當其衝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09 日 15:00 | 分類 人力資源 , 自動化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美中貿易戰擴及 3,000 億商品,電子 5 哥首當其衝


8 月 1 日,美國總統川普靠著 Twitter,宣布美中貿易戰正式擴及 3,000 億美元商品,不只再次吹響戰爭號角,也粉碎了台商平靜度日的期待。

「消費品是無法在美國生產的」、「廣達第一季淨利率只有 1.41%,怎麼承擔?」筆電代工龍頭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話講得直接,但也點出殘酷事實。

川普讓廠商無法逃避  分散風險策略被迫啟動

超過 3,000 億美元的清單,涵蓋手機、電腦、平板供應鏈,眾所皆知毛利率「毛三到四」的電子五哥難以承擔高關稅,但為了此戰役,還是得做好準備。

廣達在第一時間就將林口廠原本出租的閒置空間收回,規劃為生產高單價、自動化程度高的輸美產品,並在 2018 年 11 月宣布買下林口總部旁的中環、建坪達 9,000 坪的閒置工廠,為貿易戰可能的衝擊做好備案,包括筆電產品也準備就緒。

不過從台灣出口的報價,勢必高於從中國出口,也因此,廣達選擇先回台灣,屆時再看客人需要去那裡就去那裡,英業達決定把銷美市場筆電的生產作業移回台灣;鴻海及仁寶選擇越南,和碩新廠則前往印尼的巴淡島。

零組件廠無奈表示,總不可能跟著 ABC 客戶去不同地方設廠,索性「以不變應萬變」,原地不動,用海運的模式供貨,如果是體積重量較大的零件,恐怕被迫得跟著客戶走。

產業鏈大遷移非同小可,動軋 30%~40% 的遷廠成本,川普一日多變,一度讓企業跟著舉棋不定,不過美中貿易戰加劇,讓計劃多年的分散風險策略正式啟動,不少廠商直言,「川普的確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一家電腦周邊大廠坦言,其實中國人口紅利早就沒了,隨著人均所得一直上升,沒人要來製造業,年輕人都跑去服務業;一直沒有啟動第 3 生產地是因為上下游沒人走,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總不能自己先跑,遠離供應聚落,徒增運送成本,電子零組件廠毛利越來越薄,成本都是錙銖必較。

直到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粉碎了廠商對戰事「善終」的期待,大家才有了共識,一起動起來。

轉移陣地對台商而言,是必然的選項,但並非只有一種選擇。「自動化生產對台灣有利,東南亞適合勞力密集,是一定的選項」,林百里直接點出了台灣人工短缺的關鍵問題,也因此,廣達選擇將高價值的產品放在台灣生產,中長期則計劃把量大的消費品生產基地,移往東南亞。

台商回流然後呢?土地與人才是安居關鍵

愈來愈多台商選擇將高階產能、研發總部遷回台灣,政府歡喜迎接這波前所未見的台商回流熱潮,經濟部更是週週報喜,持續上修台商回台投資金額。

川普宣布將對中國剩餘 3,000 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後,台商回台投資也在 8 月 2 日正式突破 5,000 億元,經濟部甚至預估今年回流金額將破新台幣 8,000 億元,這消息大大振奮了政府信心,期盼這波回流潮能夠帶動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

然而,相較於政府的歡欣鼓舞,廠商更關注的是,經歷美中貿易戰「迫遷」來台後,下一步要如何安居?

較有能力的大廠,早在第一時間就快速的啟動遷廠,或往非中國地區擴增新產能,小廠相對壓力較大,畢竟搶地、搶人都站在劣勢。

某家零件小廠 2 年前就相中桃園觀音一座廠房,但遲遲未出手,一轉眼土地價格已飆漲 2 倍,「現在天天捶心肝,後悔莫及」,五股工業區更已開出一坪百萬元的價格,讓不少小廠無力遷廠,只能直接「就地陣亡」。

台商回流超乎預期  後期挑戰嚴峻

廣達、和碩、台達電、群光等廠商的研發總部始終固守在台灣,廣達近年積極轉型發展的 AI 實驗室也選定在台灣;業者坦言,一是根留台灣,畢竟台灣人才向心力高,高階技術人才也算豐沛,第二個因素則相當現實──上海白領薪資已超越台灣。

台商回流有大環境的推力,政府的積極協助,也形成強勁拉力。以自有品牌、自有通路深耕美國市場的岳豐科技,近期便趁這波行政院推動的「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將企業研發總部及部分電源線及網路線產能移回台灣。

岳豐科技發言人蔡瑞華表示,政府以單一窗口協助台灣回台投資相關事宜,讓廠商能在最短的時間轉換生產基地備戰,也是吸引廠商樂意回台投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企業投資可不是「頭過身就過」,回到台灣後,挑戰還在後頭;廠商直言,這波台商回流超乎預期,可以預見,未來 1 至 2 年將啟動新一波「搶人大作戰」,無論是高端技術人才抑或生產線員工,都需有因應措施。

(作者:韓婷婷、潘姿羽;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