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難取代香港成金融中心,顧立雄:有 5 大原因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06 日 9:00 | 分類 國際金融 , 財經 , 金融政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灣難取代香港成金融中心,顧立雄:有 5 大原因


香港「反送中」運動爆發,局勢瞬息萬變,金融中心地位也遭遇挑戰。金管會主委顧立雄 5 日表示,台灣有 5 大因素難以取代香港,包括法規、語言、稅制、匯率及對消費者的保護。

香港「反送中」運動爆發後,經濟發展前景籠罩不確定性陰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顧立雄 5 日下午出席「108 年度配合政策推動各項保險及業務績優頒獎表揚典禮」,他會後接受媒體採訪表示,相較於香港及新加坡,台灣難以取代香港成為金融中心地位有 5 大結構性因素。

第一,法規體系不同,台灣是大陸法系,香港則是英美法系,台灣確實有很多金融商品的開放,需要兼顧到法律授權明確性原則。

第二,台灣不是全英語環境,想要吸引國際級銀行把總部移到台灣,英語環境很重要,因為要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必須是全英語的環境。

第三,稅制不同,香港及新加坡為低稅負環境。

第四,匯率因素,台灣採取的是穩定匯率,與香港有很大不同。

第五,香港可以推出高風險商品,萬一發生問題,台灣對金融消費者的權益較保護,香港則比較開放,個別處理的環境不同。

此外,金管會年底將公布「媲美星港新財管方案」內容與細節,除了研議打通 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與國內外匯指定銀行(DBU)管道,抓住台商回流及從香港竄逃的資金外,更將進一步開放共 16 項金融業務或商品。

其中 8 項商品由金管會主管,包括連結到台股商品;另 8 項涉及新台幣匯率、利率,必須與中央銀行協商溝通。

顧立雄說,將開放的 16 項金融商品涉及匯率部分,仍在與央行討論,預計年底就會公布。

他強調,現在著手方向就是開放更多的金融商品,但因結構性問題,很難立即改變,不過能做的就是盡量針對高資產客戶多開放一些金融商品;另外就是 OBU,若進一步打通國內 DBU,就可以類似新加坡的 ACU(亞洲通貨單位,Asian Currency Units)制度操作,也許就會提高台商資金調度彈性。

(作者:劉姵呈;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