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崩盤,學者:長期低油價恐負面效果多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19 日 8:30 | 分類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國際油價崩盤,學者:長期低油價恐負面效果多


國際油價大跌,引發國內油價 16 日寫下史上最大跌幅紀錄,雖然駕駛人省了荷包,不過,油價長期處於低檔,卻非利大於弊,反而將損及總體經濟,引發通貨緊縮疑慮,進而衝擊經濟成長率。有學者就建議,應比照電價平穩基金制度,在國際油價大跌時,減少國內油價跌幅,將差額存入平穩基金,以待將來大漲時,吸收價差,進而穩定物價。

不確定性高  國內油價恐持續低檔

國內油價 16 日創史上最大跌幅,汽、柴油每公升各調降新台幣 3.8 元及 4 元,使得汽油創 2016 年 3 月以來新低價,柴油則是每公升價格僅剩「一字頭」。而中油油價公式與國際油價息息相關,此次油價大跌就是因為國際原油在供給、需求面上,都有不確定性,使得國際油價崩盤,一度大跌 3 成。

在供給面上,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夥伴國(OPEC+)減產協議破局,引發沙烏地阿拉伯祭出降價、增產兩大殺手鐧,造成國際油價大降,為的就是要以價格戰,來促使俄羅斯重回談判桌協商減產事宜。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產油結構都屬於規模經濟,但沙國生產成本遠低於其他國家,可透過增產來抵消損失,而俄羅斯產量則趨於飽和,外界多認為,俄國難以在這場價格戰中獲得上風,短期內就會恢復減產協商。

至於需求面,則是因為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一發不可收拾,衝擊全球經濟,各經濟、產業活動停擺,對能源需求大降,同樣壓垮國際油價。

就中油內部評估,供給、需求面的不確定性將會持續一段時間,短期內國際及國內油價都將維持低檔震盪。中油副總經理方振仁說:「疫情的部分還看不出來有控制的情形,那就會影響到經濟上的行為、能源的消耗,所以短期上看起來、顯示起來還是悲觀的情形較多。上週那種跳水式的降幅已經很大,所以目前短期上來看,不會像上週那種降幅那麼大。」

消費者雖省荷包  但也出現通縮隱憂

不過,國內油價大降,50 公升油箱加滿可省下近 2 個便當錢,駕駛人笑開懷,但看在學者眼裡,可是埋藏隱憂,一來可能造成用油量、排碳量增加,不利減碳,二就產業面來看,低油價雖有助於特定產業的成本管控,但石化、塑膠相關業者訂單報價則可能因此遭客戶要求砍價,例如國營事業中油,就可能受到龐大衝擊造成虧損,不利國家財政,等同是全民承擔。

而就總體經濟來看,油價長期處於低檔,還可能引發通貨緊縮的疑慮,若變成全球性現象,勢必會在出口面影響到台灣,將對 GDP 表現造成衝擊,效果類似 2008、2009 年的金融海嘯。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說:「比如說因為需求的延緩,導致我們很多產品價格是下滑的,消費者就會延後採購,生產者相關的機械設備或者是原物料進口延後這些相關的動作,為什麼他會延後,因為只要一開工就是虧損,這個就是通貨緊縮的可怕之處。」

低油價負面效果多  學者拋設平穩基金

國內油價長期處於低檔,負面效果可能多於正面。學者就建議,應比照電價模式,設立油價平穩基金,當國際油價大跌時,國內油價調降幅度少一點,並將差額存入平穩基金,一來可減少中油虧損,二來是在油價應大漲時,可用這筆基金來吸收部分漲幅,進而穩定物價。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說:「(油價平穩基金)這個是值得考慮的,不是這樣一直跌跌跌,然後馬上又要大漲價,我覺得這是可以考慮的。」

隨著國際供給、需求面短期內都不利油價回升,國內油價勢必經歷一段低檔期,然而低油價讓民眾省了荷包,但另一方面,對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效果,也需要留意。政府已對國內油價設立穩定機制,當 95 無鉛汽油每公升超過 30 元將觸發機制,但 30 元以下則沒有規範,是否需要設立平穩基金,有賴相關單位仔細思量。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