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特(Oliver Hart)應邀出席台灣政治大學 10 月 16 日「2017 大師論壇」以「契約理論的實務貢獻」為題與校長周行一對談。
哈特以《不完全契約理論的企業應用》為題進行演講,其「不完全契約」理論意指沒有一份契約能在簽約時詳細紀錄未來所有變數,因此須在契約條文中事先約定「剩餘控制權」,即當出現未制定於契約的變數時,該由誰行使決策權?
哈特表示,依據情況分配剩餘控制權,促使兩造利益最大化,此理論可運用於其他情況,例如新創團隊與投資者間彼此制衡、股東與 CEO 的控制權分配等,而「不完全契約理論」就是開發出完整的模型,找出剩餘控制權的最適合配置點。
例如像國內爭議話題「廢核」可能訴諸公投,周行一就提到,經濟學人雜誌曾指出,將兩極化的議題付諸公投並非好方式。哈特對此回應,他贊成民主必須徵詢民眾意見,也認同公投機制,政府應具前瞻性視野,人民需要政治人物做政治決定。他也強調,事實上所有地方的法律條文都是種「不完全契約」,即使研究無法得知如何擬定一份「完全契約」,但至少可以知道問題在哪。
不應提高營所稅
此外,近期財政部端出稅改措施,企業營所稅自 17% 調升至 20%、個人所得稅從 45% 降至 40%,未分配盈餘稅率加徵營所稅的稅率,由現制 10% 降至 5%;周行一詢問哈特對此稅改方向的看法,哈特不諱言地指出,稅改方向與他所想剛好相反。
哈特指出,台灣現在企業營所稅 17%~20% 的標準在國際中並不高,但降低個人所得稅、提升企業營所稅的作法與他理念相反,認為企業營所稅應盡量降低,「這是少數我跟川普有相同觀點的地方」。
周行一拋出疑問:這些政策能否刺激薪資水平成長?哈特認為,薪資停滯情況世界各國皆有,應重新思考政府角色,以經濟學角度,政府不該介入公司內部太多,也不該強制規定提升薪資。
(首圖來源:政治大學)
延伸閱讀: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