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無人機不為打造超級英雄,馬來西亞棕櫚業大缺工訴諸科技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10 月 21 日 8:15 | 分類 生物科技 , 財經 , 農業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外骨骼、無人機不為打造超級英雄,馬來西亞棕櫚業大缺工訴諸科技


外骨骼裝甲、遙控無人機,聽起來都像好萊塢電影高科技超級英雄的酷炫科技,或最新軍事裝備,不過現在卻用來採收棕櫚。馬來西亞是棕櫚油重要產地,正面臨大缺工,窮則變、變則通,只好想辦法用科技解決勞工短缺問題。

採收工人穿上穿戴式外骨骼裝置,外骨骼協助支撐,採收動作更省力,更不容易疲勞,同樣勞工採收效率提升,也就能使用更少勞工完成更多工作。這對馬來西亞棕櫚產業來說事關重大,原本在俄烏戰爭造成全球食用油供需大亂時,馬來西亞還想趁著印尼一時禁止出口自亂陣腳,趁機搶時全球出口市占,不過印尼很快恢復出口,馬來西亞如今落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若一個月要收成 10 噸棕櫚果實,需要 2 名勞工,但世界第二大棕櫚油產國馬來西亞也面臨大缺工,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棕櫚果因勞力不足放著無法採收,損失慘重。這是因為馬來西亞八成棕櫚葉勞工都是移工,許多來自印尼,疫情管制下造成 12 萬勞工短缺。儘管疫情管制逐漸遠去,缺工問題接下來幾年卻會繼續惡化,雇人更難更貴。

馬來西亞已因缺工面臨連續 3 年年產量下跌,2020~2021 產季產量跌到近 40 年低點,估計損失高達 200 億令吉(約台幣 1,358 億元),不僅無法從俄烏戰爭造成的供需缺口趁機獲利,還加重全球供需問題。

馬來西亞棕櫚產業與馬來西亞工藝大學研究團隊合作,打造外骨骼科技,由棕櫚葉大企業森那美種植(Sime Darby Plantation)測試。有了外骨骼協助,採收 10 噸原本需 2 名勞工可減至單人作業,測試發現,外骨骼減少勞工 22% 肌肉拉傷,增加 47% 持久力。

競爭對手如 IOI 集團、莫實得種植(Boustead Plantations)、FGV 控股,則想到利用無人機節省種植過程人力,用無人機施肥、噴灑農藥、視察整片種植區,監控棕櫚生長情形,省下大量勞力。森那美也不落人後,正找尋科技廠商合作。

從疫情開始,噴灑農藥無人機需求就大幅提升,無人機服務商 Meraque 2018 年僅 3 架無人機,疫情期間因應需求暴增大幅擴編到 62 架,如今表示還要擴編 100 架才能跟上需求。使用無人機,搭配人工智慧偵測樹木位置施肥,可取代一組 6 人勞力。Meraque 客戶包括莫實得種植、FGV 控股、森那美。

IOI 集團 2021 年倍增自動化與機械化預算,使用更多無人機、電動推車、電動採收剪,透過自動化努力,減少四分之一勞力需求。2021 年,馬來西亞整體產業與政府投入 6,000 萬令吉研發自動採收科技,並設下野心勃勃目標,希望 5 年內將每 10 公頃種植園需要一名勞工,降至每 50 公頃一名勞工,長期目標則是每 100 公頃一名勞工,也就是只有目前十分之一人力。

過去勞力充沛的時候,產業界對自動化、機械化投資興趣缺缺,如今勞工大短缺,自動化的需求就大為提高,從這個角度來看,全球新冠疫情可說加速了棕櫚葉數位升級的腳步,各大企業如今都願意花錢投資、試驗科技。馬來西亞必須盡快解決缺工問題,否則別說要趕上最大競爭對手印尼,還得跟後起之秀印度、拉美國家、非洲國家競爭。

印尼也正在數位化產業,利用手機 App 最佳化動線,來節省人力與成本,馬來西亞若是不努力,就會不進則退。不過,雖然產業終於想自動化升級,但對大筆投資還是很遲疑,且許多設備還在原型階段,有些更相當原始,農產業的習性不是科技先鋒,恐怕對引進與否還要觀望。

(首圖來源: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