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今日表決房屋稅修正條例,最快 2024 年 7 月起將以家戶為單位,採取全國歸戶,並將非繼承、非出租的非自住住家的稅率,從現行的 1.5%~3.6%,上調為 2%~4.8%,全國 22 縣市預計分甲乙丙三組,各組針對不同持有戶數,適用不同稅率,建商餘屋則採全國統一標準,稅率依照持有年限不同,適用 2%~4.8% 稅率。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根據財政部最新資料顯示,2023 年全國共有約 51.4 萬個家戶持有非自住住家,合計擁有至少 73 萬間非自住房屋,為引導釋出空屋,官方便推動房屋稅條例修法,提高非自用住宅的房屋稅。
張旭嵐指出,囤房稅針對非自用住宅,因此一般家庭僅持有 3 戶以內的自用住宅並不受影響,而修法後的稅率天花板,從 3.6% 拉高到 4.8%,對全台非自住 8 戶以上的囤房家庭,以及餘屋量大的建商影響最為鮮明,假如修法通過,預料市場將出現五大變化。
第一是「房產重新配置」,由於各組別縣市的戶數適用稅率各異,非自住房屋的多屋族,而在節稅前提,房產會逐漸調整,減少在高稅率縣市的持有量,降低整體的持有稅負擔
第二是「出租換取降稅」,比起最高 4.8%,若房產出租並報稅,適用稅率僅 1.5%~2.4%,可望使囤房族將空屋出租。
第三是「捨新屋買中古」,房屋稅是以房屋標準單價、屋齡和路段等條件來課稅,所以越新的住宅,房屋稅越高,在稅率調升的情況下,置產族將更明顯轉向中古屋市場
第四是「傾向預售完銷」,建商為避免銷售期拉長,導致新成屋被課以重稅,原本以成屋為主要銷售模式的建商,更傾向透過預售快速完銷
第五是「大坪豪宅讓利」,高總價產品因銷售期長且稅基較高,對囤房重稅更加有感,因此建商不排除採取更積極的讓利方案,加快大坪數產品的銷售速度。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法律服務副總經理歐陽泓說明舊制與新制的主要差別,首先新制提高持有非自住用的住家房屋稅稅率,以及採用全國總歸戶方式計算持有戶數,以決定多屋族適用的稅率。
歐陽泓表示,修法前,非自住的住家用房屋稅稅率介於 1.5%~3.6% 之間,且以所有權人在各縣市房屋戶數決定適用稅率;修法後,非自住的住家用房屋稅稅率提高到 2%~4.8%,且以所有權人在全國的房屋總戶數決定適用稅率,新制同時將自住房屋的稅率從 1.2% 降低為 1%,並針對特定非自住的住家用房屋,例如繼承取得,可排除高稅率。
歐陽泓以台北市為例,假設個人持有 5 戶評定現值均為 20 萬的房屋,以往多屋族最高稅率為 20 萬 x 5 戶 x 3.6%(3 戶以上最高稅率)=36,000。按照修法通過後,假設個人持有的房屋全國一共這 5 戶,稅率將可能提高到最高 20 萬 x 5 戶 x 4.8%(修法後最高稅率)= 48,000。
歐陽泓觀察,本次修法目的主要是抑制囤房,提高多屋囤房族的持有成本,期望持有住宅用房地回歸自住需求,有助於房市健全,但由於目前房地產市場景氣並不熱絡,建商興建完成後餘屋銷售期拉長,雖然新法有兩年緩衝期,但若建商過了兩年仍有餘屋,對建商的持有成本將造成蠻大影響。
(首圖來源:台灣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