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間投資加速發展核融合發電,拚 2030 年代商轉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07 日 10:15 | 分類 核能 , 能源科技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美國民間投資加速發展核融合發電,拚 2030 年代商轉


產業人士 6 日表示,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和民間大舉投資激勵,美國核融合領域有望十年內商轉發電。

法新社報導,兩個原子核結合釋放大量能源的過程稱為核融合,是太陽運轉的主要能量。如今民間企業期盼,幾十年來研究最終可能催生核融合發電廠,2030年代連結至電網。

這股熱潮伴隨大量資金。兩年來美國民間部門投資核融合總額躍增一倍,去年底為止達59億美元(約新台幣1,906億8,800萬元),公部門投資總額為2億7,100萬美元。

部分炒作歸因於專家認為臨界點即將到來,即理論科學很快將會成真。麻省理工學院(MIT)懷特(Dennis Whyte)認為:「這不只和科學研究有關,還與產品交貨有關。」

核融合產業協會(FIA)調查,全球約三分之二新創認為,第一座核融合發電廠最晚2035年連結至電網。美國華盛頓州核融合新創Helion Energy甚至去年就與微軟(Microsoft)簽署供電合約,力拚2029年前使發電量達50MW(百萬瓦)。

核融合領域近幾年達成幾項重要里程碑,如加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LNL)2022年12月實驗;核融合反應首度達成「能量淨增益」,即產出能量高過引發反應消耗的能量。

核融合發電優勢在零排放(emissions-free),反應產生廢料也比核分裂發電更少,不會引發輻射災難。

美國核融合新創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已從民間籌措20億美元資金,是募資最多新創企業。計劃明年啟用核融合示範反應爐SPARC,2030年代初期啟用首座核融合發電廠。

雖核融合領域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若Commonwealth和Helion能源公司取得成功,將使美國成為第一個商轉核融合發電的國家,而其他國家並未計劃2035年前實現目標。

(譯者:洪啟原;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