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自主研發!攸泰科技催生全台首架慣性導航無人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26 日 17:19 | 分類 無人機 , 財經 , 零組件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MIT 自主研發!攸泰科技催生全台首架慣性導航無人機


攸泰科技旗下睿剛電訊所主導的團隊今日宣布,面對國防部無人機控制器與無人載具標案的挑戰,短短八個月內克服重重困難,催生全台首架具備慣性導航(INS)的無人機,為台灣自研無人機技術改寫新篇章。

睿剛電訊  2023 年底決定利用國內無人載具開發契機,導入無人機產品線,由攸泰科技副總暨睿剛電訊協同創辦人李柏成主導,團隊成員約七八人,涵蓋產品部、業務、工程、通訊、電池、機構設計等多個領域,團隊以「小而精」的特性迅速發展,共同推進無人機的研發工作。

睿剛電訊資深業務經理唐述鋼表示,面對新產品線,內部組織的整合是關鍵,目標是建立專屬的制度與流程讓專案能順利發展,並透過外部資源如合作夥伴向成電子或專業無人機飛手以及影像處理的廠商,不斷優化團隊能力,逐一突破各個關卡,讓無人機研發順利推進。

無人機是新創事業體,雖然睿剛電訊在無人載具地面控制器的研發製造已有豐富且專業的經驗,但踏入飛航機體仍要面臨截然不同的挑戰,包括無線電訊號傳輸、電池管理飛行時間與配重考量、影像辨識系統的整合、排除紅色供應鏈的材料取得等等,都是這段期間最艱難的挑戰。

無線電訊號傳輸距離與影像傳輸方面,無論是那種飛控訊號、數據訊號或是影像訊號傳輸,需不斷地調整接收端跟發射端的參數,以達到最適合的匹配狀態,產品研發團隊在開發期間持續在不同地形與距離進行反覆測試與調整,以蒐集參數來讓無人機與地面控制器具備良好訊號傳輸功能。

電池的容量跟飛行時間取得平衡方面,電力供應是無人機的核心,要如何將電池容量與飛行時間取得一個平衡更需考量配重、空氣力學等因素,因此相當複雜,在定義出需求後即不斷針對電力管理模式進行調整,需要長時間反覆測試,因此開發時期整個研發團隊投入大量的人力與心力。

影像辨識方面,相對硬體設計,影像辨識同樣具備高複雜性,因此透過外部資源的整合,同時結合AI技術,提供影像擷取建模與即時分析,提升無人機在軍警與消防救災方面的使用效益;無人機的材料取得,更是為達到 MIT 的設計目標,因此相較其他專案花費較多時間且成本相對較高。

回憶起開發過程,睿剛電訊產品處無人機系統課資深經理許宏彬分享,無人機第一次在蘇澳進行測試時十分感動,當首次讓無人機在外海飛行,那一刻內心激動得如同看到自己小孩邁出人生第一步,成就與感動無可比擬,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台正港土生土長的 MIT 無人機。

目前睿剛電訊無人機已進入開發第二階段,並即將進入量產,攸泰科技與睿剛電訊以台灣作為無人機孵化器據點,並計劃將這款無人機推向國際市場,憑藉其在慣性導航、精準定位及低軌衛星技術整合的優勢,迎接全球競爭對手展開較量。

(首圖來源:攸泰科技)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