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欲對台積電徵關稅,美專家:反加速美科技業外移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01 日 11:15 | 分類 半導體 , 國際貿易 , 晶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川普欲對台積電徵關稅,美專家:反加速美科技業外移

川普打算對半導體課徵全面關稅,美國專家埃澤爾指出,對台灣晶片徵 100% 關稅,不會使台灣半導體業者遷往美國,反讓美國產業因成本高外移。此外,川普不需要出動關稅,美國已是最具吸引力的半導體製造地之一。

華府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負責全球創新政策的副總裁埃澤爾(Stephen Ezell)1月28日在基金會網站發文,美國總統川普的想法是,如果將台灣半導體關稅提高到100%,台灣半導體廠就會轉至美國以避稅。

埃澤爾表示,但如果美國對印度或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徵收較低的關稅,台灣企業只會把工廠遷往這些國家,未必會遷往美國,或美國公司轉向其他外國公司買半導體。

埃澤爾說,如果台灣半導體製造遭遇重大干擾,無論是因為地震、軍事衝突還是川普有意開徵的關稅造成,都可能使美國邏輯晶片價格上漲高達59%。由於晶片對無數產品至關重要,擬議的關稅將迅速拉高美國日用品價格。

他指出,關稅也讓使用台灣晶片的美國公司付更高的價格,除非將生產轉移到美國境外以避免關稅,否則成本提高。對依賴台灣半導體的美國公司來說,將生產轉移到美國境外是理性的經濟選擇。

除了經濟損失,外國公司或美國進口商承擔關稅上漲成本,而不是由美國消費者承受的想法也不切實際。經濟學家曾檢視2021年美中貿易戰評估影響,認為美國消費者承受進口商品價格上漲;貿易戰已降低美國及中國總體實際收入。

另一方面,2019年10月研究發現,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大部分是轉嫁到美國進口商。

埃澤爾說,台灣半導體關稅短期對提振美國半導體製造業的作用不大,即使最理想狀況,任何影響也需要幾年時間才能顯現。沒有任何半導體製造商會簡單關閉一座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晶圓廠並搬到美國,或在美國建造替代工廠。

埃澤爾說,川普似乎認為關稅是晶片製造商為新半導體廠選址時的主要因素。但正如ITIF分析,製造半導體可能是人類最複雜昂貴的工程,最先進半導體廠造價超過300億美元(約新台幣9,883億元)。故半導體製造商投資時不能犯錯,做決定前要仔細評估高達500項因素,包括人才、稅務、貿易及科技政策,與法規、環境及勞動力市場條件。

埃澤爾指出,如果川普大幅提高資通訊產品的晶片成本,更有可能損害所有依賴晶片的美國製造商。可能讓這些產業進一步外移,而不是回到美國。2019年研究,承受更高關稅的美國製造業通常喪失就業機會,因進口保護益處,往往被更高成本及報復性關稅抵消。

他表示,川普對台灣半導體徵收關稅完全適得其反,削弱美國科技業競爭力並加速產業外移。川普根本不需要祭出關稅,美國已是世界最具吸引力的半導體製造地點之一。從第一屆川普政府開始,美國就說服台積電在美大量投資。台積電投資65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造三座最先進的晶圓廠,14家台灣半導體供應鏈企業也跟隨赴美設廠。

(作者:鍾佑貞;首圖來源:Pixabay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