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貿易政策再升級!對全球發起「對等關稅」真的能解決貿易逆差?](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2/02/08150041/wonderlane-BqPB1vdg3zw-unsplash-624x415.jpg)
美國總統川普於台灣時間 2 月 14 日凌晨再度拋出震撼彈,宣布計劃對全球對美國「不公平貿易」的國家徵收「對等關稅」。儘管詳細的稅率細節尚未公布,白宮表示,此次新關稅措施將採取「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模式,針對各國對美輸出貨品所課徵的實際稅率,反向對該國輸美貨品課徵相同或相近的稅率。
這項政策一曝光,立刻引發國際政經界的廣泛討論。支持者認為,美國工人與產業長期面對他國關稅與補貼的競爭劣勢,如今或可因川普的「對等關稅」而獲得更公平的貿易條件;反對者則警告,此舉將再度引爆全球貿易戰,並可能推升通膨、阻礙經濟成長。
川普的「對等關稅」構想與時程
根據白宮公布的最新備忘錄,川普已指示新任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以及其他幕僚,在短期內制訂完整的對等關稅方案,並預計最晚於 4 月 1 日前提出調查結果。川普宣稱,自 4 月 2 日起,若調查報告完成,自己將可立即簽署行政命令,對目標國實施對等稅率。白宮官員引述「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和「301 條款」等法源,指出川普即使不透過國會,也能直接以「國家安全」為由啟動新一波關稅手段。
川普在白宮向記者表示,許多國家對美國商品課徵關稅或設下價值型加值稅(Value-Added Tax,簡稱 VAT),使得美製貨品在海外面臨多層阻礙,同時,美國對他國的關稅卻長期保持在平均約 2% 左右(引述美國貿易代表署資料)。他形容這種「失衡」的狀態已不可忍受,並強調若對等關稅能夠成功執行,美國企業更能在全球市場上擁有公平競爭條件,最終將「為美國賺進可觀財富」。
川普多次提到美國龐大的貿易逆差,並以此佐證「美國承受著不成比例的貿易損失」。引述美國人口普查局資料,2022 年美國與歐盟的商品貿易總額達 1.3 兆美元,然而美國仍出現約 2,670 億美元逆差。白宮官員強調,這些逆差背後不僅是市場機制,也涉及他國對美出口商不公平的關稅政策、補貼與嚴苛的市場准入標準。
川普舉印度為例:指出印度對美國摩托車課徵高達 100% 的關稅,而美方僅對印度摩托車課徵 2.4% 稅率。他同時批評歐盟對美國汽車課徵 10% 稅率,而美國只對歐洲進口車收 2.5%。川普認為,若這些國家能主動減免對美貨品的關稅,美方也不會進一步加碼。但他話鋒一轉表示,若對等關稅正式實施,想要免除新稅率的方式之一便是「把工廠移到美國來」。
▲ 川普關於對等關稅的直播。
過往的「成功」案例
川普在其宣示中多次強調,就業將成為最直接的受益層面,認為本土企業在政策保護下,有更多誘因將生產線設在美國,創造就業機會。他並強調,即使初期價格可能略有上漲,長期來看「會為美國帶來大量財富」。商務部門官員進一步表示,對等關稅還能為政府帶來可觀稅收,用於挹注川普一再承諾的 2017 年減稅延長計畫及其他支出項目。
引述白宮簡報指出,從工業產品到農產品,凡是對美國課稅超過美方稅率的國家,都將面臨更高的對等關稅,借此倒逼各國回到談判桌,達成能消弭美方逆差的「更公平貿易協定」。
這種「以牙還牙」的策略也獲得部分產業支持。有美國鋼鐵業者表示,早在川普最初對鋼鋁製品徵收 25% 關稅後,國內鋼材生產在 2019 年一度大幅成長,部分廠商甚至擴大生產規模。引述美國商務部資料,進口鋼材占美國市場的比重於 2019 年中,一度從過去約三成下滑至不到兩成七。川普陣營相信,新對等關稅若能擴大至更多行業,將進一步提振更多領域的生產與就業。
川普真的能達成自己的目的嗎?
儘管支持者對「對等關稅」寄予厚望,許多經濟學家與企業領袖則表達深切憂慮:對外國商品提高關稅,雖然名義上是向境外出口商課稅,但實務上往往會轉嫁到進口商與消費者身上。若找不到替代品,則企業難以自行吸收成本,只能透過零售價反映,如此一來,美國國內物價勢必再度面臨上行壓力。而目前美國的通膨已經出現頑固跡象,1 月年化通膨率達 3%(引述美國勞工統計局資料),食品價格如雞蛋等尤其居高不下,民眾對物價敏感度又相當高,這讓川普的關稅策略存在另一層政治風險。
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的推估,若再加上川普先前對中國、墨西哥與加拿大的既有關稅,典型美國家庭每年承擔的關稅成本恐怕超過 1,200 美元。而所謂的「對等關稅」如果繼續擴大至更多國家,最終可能導致消費端的負擔更為沉重。同時,許多學者也憂心,他國可能進行對美報復,針對美國農產品或汽車在海外市場採取更高關稅或技術壁壘。這會進一步打擊美國出口動能,連帶衝擊本土製造業與就業。
此外,企業投資決策亦可能陷入觀望。當全球市場存在高度不確定性,跨國企業往往傾向暫緩或縮減投資規模,以避免在多變的環境中蒙受更大損失。而華爾街日報的社論也表示,關稅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供應鏈被迫重組,甚至間接促使聯準會考量更長時間暫緩降息,對整體景氣產生壓力。
有別於外界擔憂貿易戰的激烈可能性,美國金融市場在消息發布後一度出現「利空出盡」的漲勢,道瓊工業指數當天上漲近 400 點。投資人顯然預期川普可能再次「先喊大聲,後續折衝」。如同過去對加拿大、墨西哥及部分歐洲國家的關稅計畫,常在最後一刻延期或修改。因此,市場看來尚未全面反應最壞情況,部分分析師甚至將之視為川普「談判籌碼」的慣用手段,不一定會真的全面祭出高稅率。
- Trump orders up a plan for more tariffs, even as inflation heats up
- Trump says US prices ‘could go up’ as he threatens new tariffs on trade partners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