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報告:員工坦承 GPT 簡化三成工作!主管卻不知道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16 日 9: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人力資源 , 公司治理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麥肯錫報告:員工坦承 GPT 簡化三成工作!主管卻不知道

當 ChatGPT 問世已來到第四年,你還認為你公司員工都還沒熟悉 AI 嗎?麥肯錫 2025 年最新出爐全球企業 AI 使用報告,會讓你小小吃驚。報告顯示,在 AI 運用上,企業主管大多不如基層員工,而主管們對自己員工的 AI 使用能力也過於低估。有超過 70% 的員工相信,AI 在兩年內將簡化取代他們 30% 以上的日常工作。但全球卻僅 1% 的企業自認使用 AI 已到成熟階段,到底這巨大的差異背後原因為何?

根據幾位匿名上班族女性受訪外媒分享的使用AI親身經驗。可能會讓你吃驚。

「過去大約6個月,我一直使用ChatGPT與Google Bard(Gemini前身)來研究各種主題,例如打造資料倉儲的最佳作法、開發應用程式介面的建議,以及API的關鍵績效指標。這些工具可能減少了我的研究時間(但非工作量!)達五成。我也積極使用Grammarly這種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拼字檢查與編輯工具,確實認為它改善我的寫作。我甚至嘗試使用AI圖像生成器為我的LinkedIn個人檔案製作頭像,但完全失敗。」科技業產品經理女性主管如此表示。

廣告文案撰稿人:ChatGPT幫我想出滿滿的諧音梗

而像是非科技業的廣告公司,一位擔任文案撰稿的女性也表示ChatGPT有妙用,坦承自己「一直利用ChatGPT為電子郵件標題想出有趣的諧音梗。甚至讓公司客戶團隊驚訝於我怎能創意點子源源不絕!」

任職家具業的女性,坦承AI大大減少她的工作負擔,「我們使用預測分析軟體根據季節性、天氣模式及消費購買行為預測需求,協助我們最佳化存貨水準並避免高階產品剩餘或短缺。」

是的,這些現象都符合麥肯錫在2025年1月出爐,針對全球企業AI運用現況的「Superagency in the Workplace: Empowering people to unlock AI’s full potential」報告。他們發現,在AI運用上,許多企業主管明顯落後於自己的員工,而主管們對自己員工的AI使用能力也過於低估。

可能這也是全球企業目前僅有1%主管認為,公司已達AI運用到成熟等級的主因。「成熟」的定義是指AI已完全整合到工作流程中,並可以看到帶來實質性的業務成果。另外,基層員工對於AI取代自己工作的預估,更遠遠比雇主積極。麥肯錫研究團隊指出,超過70%的員工相信,AI在兩年內將簡化取代他們30%或更高比例的日常工作。

到底這份報告還揭露了哪些台灣企業雇主或主管應該了解的事情?以下分為三點來談。

各行業導入 AI 排行榜:誰該投資卻不甘願?

首先,根據麥肯錫報告彙整出如下的全球企業AI支出排行榜中發現,醫療保健、科技、媒體、電信、先進工業和農業等領域的企業在AI投資方面領先。而金融服務、能源、材料、消費品零售、硬體工程、建築以及旅遊運輸物流等領域的企業投資較少。

不過,這個評估還同時將該產業使用AI創新能帶來的商機潛力融入,以免掉入為AI而AI的盲從陷阱。麥肯錫團隊認為,像是農業目前使用AI創新能帶來的成長潛力相對小,因此他們調查中的農業團隊AI支出已經算夠高了。但消費品零售行業儘管擁有第二高的AI商機實現潛力,似乎最不願意投資。他們推測可能是這產業利潤較微薄,無龐大預算來投入AI。

▲麥肯錫研究,全球各產業AI支出排行榜與商機潛力一覽。

員工跟主管看待AI如何大不同?

再來看看企業裡員工與主管,在使用與看待AI上到底差異在哪?為何員工遠比主管想像得更常用AI?首先,根據報告顯示,員工對AI的熟悉度、接受度和學習意願都比領導的主管更高。員工也了解AI可能有的風險,例如資安、不準確性和個資洩漏。所以並不是因為盲目跟風下使用。

至於在每天實際使用上,許多員工已經使用生成式AI處理至少30%的日常工作,是麥肯錫團隊訪談主管群所估計的三倍。近半數(47%)的員工預期,AI將在一年內取代至少30%的工作,這也比領導階層預期高出兩倍多。

麥肯錫研究團隊還指出,許多基層員工均希望接受更多AI相關的正式培訓,也希望獲得搶先體驗AI工具的機會。就看企業主肯不肯投資。

麥肯錫給企業導入AI的建議

最後,即便有高達92%的企業表示未來會增加投資AI,最後卻只有1%的企業認為公司導入已到成熟的階段。到底該怎麼做才會成功?看看報告中訪談企業導入成功與失敗的如下原因,可得到一些線索:

導入AI成功的企業做了什麼:

  • 領導力:強大的領導力是推動AI轉型的關鍵。
  • 員工準備度:員工對AI的接受度和學習意願高。
  • 戰略目標:設定大膽且有目的性的AI戰略,並將其與業務目標緊密結合。
  • 風險管理: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框架,確保AI的安全和合乎道德地使用。

導入AI失敗的企業在哪卡關:

  • 缺乏領導力:領導層未能充分認識到AI的潛力,並積極推動轉型。
  • 技能差距:缺乏具備AI技能的人才。
  • 成本不確定性:無法準確預測AI部署的成本和回報率。
  • 營運障礙:包括領導層不一致、供應鏈倚賴以及對AI透明度的需求。

AI轉型的先鋒部隊?善用Y世代

好的,如果現在要積極踏出第一步,最頭痛的是前面帶領的人,企業高層們可能也苦惱,要找誰來做創新的種子部隊?麥肯錫這份報告提出一個相當獨特的建議。

當麥肯錫團隊分別針對不同年齡層的企業員工,其使用AI能力與態度來分析,結果發現,Y世代(35-44歲)是經驗最豐富、對AI最熱衷的世代。為何比年輕的Z世代更好?可能因為這個世代的上班族已經逐漸在管理職位。有相當的經驗也有創新能力。

他們進一步指出,62%的Y世代員工表示他們精通AI,高於其他世代。同時,他們也較其他世代更樂於為AI工具提供回饋、參與設計。麥肯錫團隊認為這些人是推動企業AI轉型的最佳種子團隊,領導者應善用他們,別忽視相對年輕員工的力量。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