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疫情時代,美國流行天后泰勒絲巡迴演出,為美國帶來約57億美元的經濟效益,遠高於全球 50 國GDP加總。「泰勒絲經濟學」一詞橫空出世,力求產業轉型的高雄市找到翻轉契機,有著天時地 利, 高雄演唱會經濟愈來愈蓬勃,去年創造逾新台幣 57 億元觀光產值。
「泰勒絲經濟學」是由彭博於2022年首度創造,指的是美國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在美國舉行巡迴演唱會,具備後疫情時代需求衝擊的所有因素,需求激增、供給有限、價格哄抬、壟斷指控,以及客戶願意支付幾乎任何費用,而創造的龐大經濟效益。
2023年3至8月,泰勒絲在全美20座城市舉行53場「時代巡迴演唱會」,她的粉絲為了參加各地的巡演,在門票、官方周邊商品、飯店住宿、餐飲及服裝等方面的花費,估計每場演唱會約9300萬美元,每人平均花費約1330美元,相當驚人。
眼見「泰勒絲經濟學」在全球各地發威,這讓從重工業發跡,力求產業傳型的高雄市,找到蛻變機會。
高雄市長陳其邁定調全力推動演唱會經濟後,只要一有演唱會,就視為整個城市的嘉年華,所有局處總動員,從高鐵左營站、捷運轉運站或是各商圈、夜市,都有相關行銷活動,一踏入高雄,就能感受音樂盛宴的氛圍。
2023年至2024年,韓國女子天團BLACKPINK、Coldplay、紅髮艾德Ed Sheeran、日團ONE OK ROCK、韓國人氣男團Stray Kids、以及Take That(接招合唱團)等國際大咖藝人相繼選定高雄開唱。
高雄市是如何從重工業城市,一舉轉變為演唱會之都,高雄市副市長李懷仁表示,高雄採3大策略,首先是有完整的演唱會經濟產業鏈;第2,彈性審查機制;第3是活動設計均以歌迷為導向。
李懷仁說明,高雄市有可容納5萬人的世運主場館、1.5萬人的高雄巨蛋,以及1000人或5000人之間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不同層級、不同需求的藝人,可選擇不同規模場館。
其次,以台北為例,台北小巨蛋最常舉辦演唱會,但一年僅審查2次,相較之下,高雄講求效率及彈性,直接拉高到副市長層級審查,且「7天內一定審完」,才能在國際巨星釋出檔期時,拚手速搶贏其他城市。
李懷仁解釋,國際藝人釋出場次往往「突然蹦出來」,舉例來說,某藝人決定亞洲巡迴,可能在日本安排3場,但最後只有2城市敲好場地,此時演唱會主辦單位就會同步洽詢周邊國家如台灣、韓國、新加坡有沒有意願,「就看誰能先告訴他,場地會留給你,完全是拚速度」。
為了奪得先機,高雄市政府由副市長層級審查,力求7天內有結果,且演唱會舉行的2個月至1個半月前,會有跨局處會議,台鐵、高鐵、民航局、農委會、衛福部等相關單位全部出席,掌握所有主辦單位需求並協調。
李懷仁指出,演唱會牽涉非常多政府單位,放煙火得找消防局及場地主管局處溝通,搭舞台要找建管處,接駁車要找交通局,如果要主辦單位分頭接洽,非常耗時;高雄市政府會前召開的跨局處會議,可以討論藝人包機到高雄之後快速入關事宜,以及與機場協調,歌迷若要接機,機場大廳如何安排,「一個會議把主辦單位所有需求,一次談完」。
第3策略是以歌迷導向的行銷方式,如高雄市政府搭配演唱會,串聯在地夜市、音樂餐廳、商圈、KTV,推出前夜祭活動,以及憑演唱會門票,可以在高鐵、夜市、轉運站等處兌換夜市券,營造派對氣氛,也可讓演唱會周邊商品販售效益極大化。
高雄市政府全力催動演唱會經濟,而且有著疫後消費反彈「天時」,各規模場館一應俱全「地利」,加上跨局處總動員「人和」。李懷仁表示,2023年開局很順利,2024年開始有絡繹不絕的感覺,據統計,2024年國內外知名大咖藝人接連在高雄舉辦演唱會上百場以上場次,吸引超過171萬人次,創造逾57億觀光產值,「今年不會比去年差!」
李懷仁提到,高雄市發展承載著歷史因素,如何引導產業轉型,是市政府的重要課題,如今又有淨零轉型的大目標,不太可能再去發展新的工業。
而演唱會經濟,正好給予高雄市新的思維,碳排相對少,又可結合高雄推動觀光的策略,刺激周邊餐飲、旅館,進而拉抬高雄消費能力,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李懷仁期許,希望高雄能夠乘著演唱會經濟,帶起服務業能量,促進城市的永續轉型。(記者:潘姿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