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只是煙霧彈,煤、氣價格才是關鍵!從我國發電結構談電價調漲的道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27 日 7:50 | 分類 能源科技 , 財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油價只是煙霧彈,煤、氣價格才是關鍵!從我國發電結構談電價調漲的道理

台灣電力公司至 2024 年底達到新台幣 4,694 億元累積虧損的問題近來引起許多討論,部分輿論認為是錯誤的能源政策導致台電虧損所致,此問題在本專欄「台電虧損是錯誤的電價政策,而非能源政策」已有討論。就許多人將台電虧損歸因少用核電所致的問題而言,經濟部也發文指出「像是核電比約30%的韓國,累虧已超過8,000億元,電價漲幅還更高。」

然而,雖然這些公開資訊持續揭露,仍有許多輿論持續以國際能源價格的變動來說明低電價非台電虧損主因,而是成本面管理失當所致,為此,筆者可以進一步說明這些以能源政策錯誤為評論基礎的輿論考慮不周延之處。

將油價做為我國主要發電燃料價格的分析

首先,就能源價格而言,有人認為國際油價在2011年至2014年間均在每桶100美元徘徊,較2024年均價每桶81美元高出許多,但當時的台電虧損反而比現在少,來批評台電「電價沒有合理反映,才有台電虧損」的說法。但是,以國際油價下跌代表所有能源價格下格或台電發電成本下降的說法,是犯了以偏概全的謬誤。

事實上,就台電歷年系統發購電量資料來看,2011年,燃油比重為3.2%、燃氣為29.1%、燃煤為40.3%,至2024年底,燃油發電比重已從3.2%降至1.4%,燃氣為47.2%、燃煤為31.1%。換言之,對台電發電成本影響最大的是煤價與氣價,不是油價,因此,以油價下跌做為台電不應虧損的說法是錯誤的。

煤、氣價格高漲才是台電累虧快速增加的主因

再者,就國際煤價與氣價而言,國際煤價從2014年每公噸71美元漲至2024年最高價為每公噸136元,漲幅將近一倍之多。氣價雖在2014年的中油天然氣牌價(18.57元/度)比2024年14.55元/度、2023年17.44元/度高,但燃氣比重增加,也大幅提高發電成本。此外, 2025年煤價預估120-130美元/噸、氣價15.4元/立方公尺目前遠高於疫情前五年均價(2016至2020年)的煤價80美元/噸、氣價9元/立方公尺,能源價格大漲確實是台電虧損的主因。這也是為何本專欄認為以國際油價做為台灣能源採購價格的評論,完全忽略我國發電結構的現況,毫無說服力。

此外,許多人批評綠電價格較國際高是台電虧損的主因,但這樣的說法是否正確,值得進一步討論。試想,若綠電價格沒有提高,則廠商為何有誘因來開發風電與光電。對一個過去沒有相關綠電開發經驗的國家或廠商而言,進入成本本來就會很高,然而,隨著廠商技術的成熟發展與開發經驗的累積,開發與維運的成本才會逐漸降低。這也是為何世界各國在發展綠能時,需要先採𧄌購制度(FIT),讓業者有誘因且可預期的穩定收入,再發展綠電交易市場的原因,這樣的道理應不難理解。不要忘了,即使綠電價格較高,許多廠商仍抱怨買不到足夠的綠電。

最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是眾所皆知的簡單道理,只是許多人用了午餐但讓年輕世代來支付,但這是對年輕世代極度不友善的做法。電價會如何調整需視電價審議委員會的討論而定,但是,忽略煤、氣價格近年大幅上漲而只談油價的說法,實與台電發電結構有極大出入。在主要燃料價格顯著上漲,但電價無法調漲的情況下,台電的虧損只是讓未來世代承擔。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