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積電 3 月初宣布對美國增加投資千億美元,今天在高雄盛大舉辦 2 奈米擴產典禮。產業專家表示,台積電主要展現持續深耕台灣的決心,化解外界認為台積電產能可能外移的疑慮,美國廠高成本是台積電未來營運挑戰。
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與美國總統川普3月3日在白宮共同宣布,台積電美國投資增加千億美元,增建三座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和一間研發中心。消息一出,引發外界憂心台灣半導體產業優勢恐遭弱化。
為化解外界疑慮,魏哲家回台後,隨即與總統賴清德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說明增加對美國投資的考量。魏哲家強調,沒有來自美國壓力,也不是為了補助,是因為客戶需求非常大,不僅台積電在美國的擴展計畫不夠,沒辦法符合需求,台灣今年也要蓋11個生產線。
台積電今天在高雄舉辦2奈米擴產典禮,並宣布將投資超過新台幣1.5兆元,在高雄晶圓22廠建置五期廠房,目前第一期廠房裝機,第二期廠房今天上梁後完成結構體工程,晶圓22廠與竹科晶圓20廠是台積電2奈米生產基地。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說,台積電舉辦2奈米擴產典禮,主要是表達持續深耕台灣的決心,消除外界對於台積電產能外移的疑慮,台灣依然是台積電先進製程生產基地。
劉佩真表示,台積電的台灣生產基地具有高性價比優勢,即便未來海外生產比重勢必逐步拉升,不過,預期台積電中長期在台灣的產能比重仍將維持在80%水準。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預估,2035年台積電在美國產能比重將約6%,台積電台灣產能比重仍維持或高於80%。
劉佩真說,美國晶圓廠成本高是台積電未來營運的挑戰;此外,上下游供應鏈的大聯盟遷徙問題、產業群聚效應低、人力機動支援與勞力費用等問題也都有待克服,否則將侵蝕目前高獲利的狀態。
(作者:張建中;首圖來源: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