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對等關稅衝擊全球之際,美國第一座磷酸鐵鋰試產線宣布正式啟用,由立凱電技轉與授權給以色列化工集團 ICL,其全新的電池材料創新與認證(BMIQ)中心已啟用,立凱電董事長張聖時指出,這是美國首座此類設施,為台美在電池材料合作領域邁向領導地位的重要里程碑。
川普對中國商品徵收 34% 關稅,根據中國數據顯示,美國對中國鋰電池材料關稅課徵稅率已高達 82.4%,讓鋰電池材料供應鏈廠呈現幾家歡樂幾家愁,立凱電此時授權以色列化工集團 ICL 在美國的 LFP 材料廠,預估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可望為這波關稅大刀落下的受益者。
面對川普新關稅政策,全球供應鏈正面臨關稅風暴,尤其中國磷酸鐵鋰電池(LFP)電池之前享有價格優勢,如今新關稅政策實施,將使得中國廠商優勢不再,再來是全球持續實施「去中化」,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面臨關稅大刀及去中化兩大挑戰。
張聖時指出,立凱電 2023 年與 ICL Group 簽署生產授權合約,合約包括全球生產授權許可和服務,這座磷酸鐵鋰創新中心耗資 2,000 萬美元,位於美國中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的 Carondelet 園區,隨著試量產線的落成啟用,意味著正式打開美國市場。
ICL指出,這是美國首座此類設施,未來將推動 ICL 在電池材料領域的領導地位,並在社群媒體貼文中表示,這是一個將研發與實際生產結合的場所,BMIQ 設計目標是加速技術發現,快速提供客戶解決方案,驗證技術可擴展性,並直接支持 ICL 在北美日益增長的 LFP 生產。
ICL 表示,BMIQ 不僅是座具備一公噸試驗批次能力及完整工藝模擬產線的設施,更是協作工具,能夠發揮人才與夥伴關係的力量,這裡將共同創新,測試新化學技術,如 LFMP,並加速將新想法推向市場。
立凱電強調,目前已成功轉型為鋰智財服務商,專注於授權業務,以應對中國傾銷的挑戰,隨著優化產品和客戶組合,持續投入研發資源,提升技術能力,擴展至其他電池材料的開發,包括負極材料的量產技術和電解質的改善。
(首圖來源:立凱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