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之後的報復性消費熱潮結束,多年的通貨膨脹已經打擊消費信心,原本經濟學家預期,就業市場健康,就不致於導致衰退,但現在關稅一出,金融機構紛紛上調衰退風險機率。回顧美國歷史,200 年來有 34 次衰退,大蕭條只有一次,而且加劇大蕭條的推手也是全面關稅。
美國有一個機構會裁定經濟是否陷入衰退,即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 (NBER) 商業週期測定委員會,自 1978 年成立以來就一直在宣布經濟週期,但為了謹慎評估,排除高峰與低谷,通常會觀察好幾個月才會判定,平均從經濟衰退開始後 4 個月到 21 個月,才會裁定是否正式陷入衰退。
例如,美國 2020 年 2 月陷入衰退,但 2020 年 6 月才宣布,一年多後才確定,2020 年的經濟衰退只持續兩個月於 4 月結束,這也是美國有史以來最短的經濟衰退。經濟衰退與否不一定只看 GDP 數據,如美國經濟 2022 年初經歷兩季 GDP 負成長,但 NBER 並未宣布經濟衰退。
34 次衰退最短兩個月
從意外事件,如流行病和戰爭到資產泡沫破裂,再到過度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各種因素都可能導致經濟衰退。自 1857 年以來,美國經歷 34 次經濟衰退。
這些危機的持續時間差異很大,最短兩個月最長數年,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經濟衰退的平均持續時間為 11.1 個月。二戰後美國平均每 6.5 年就會出現一次經濟衰退,二戰後最長的經濟衰退是金融危機,從 2007 年 12 月到 2009 年 6 月持續 18 個月,由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引發。
經濟衰退被認為是商業繁榮與衰退週期的正常組成部分,由於收集經濟活動數據的滯後,短暫的衰退可能在被證實之前就已經結束了。蕭條就嚴重得多,特徵是大面積失業和經濟活動的嚴重停滯,可定義為持續三年或更長時間的極端衰退,或導致某一年實際 GDP 下降至少 10%。
大蕭條只有一次
自 1850 年以來,只經歷過一次蕭條,從 1929 年持續到 1941 年。許多歷史學家將大蕭條起源追溯到 1929 年 10 月 24 日,當時股市崩盤,後來被稱為黑色星期四。接下來的星期二,即 1929 年 10 月 29 日,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在另一次大規模拋售中再次下跌 12%,引發大蕭條的開始。
大蕭條始於美國,但很快就蔓延至整個工業化世界,經濟影響持續十多年,引發災難性的失業、貧窮、飢餓和政治動盪,消費者支出和商業投資枯竭。1933 年,美國失業率達到略低於 25%,此後一直維持兩位數,直到 1941 年才降至 9.66%。在大蕭條期間,薪資下降 42%,房地產價格下跌 25%,美國經濟總量下降 30%,許多投資者的投資組合隨著股價暴跌而一文不值。
1930 年全面關稅加劇大蕭條
歷史學家指出導致大蕭條的多種因素,包括 1929 年的股市崩盤,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某些行業生產過剩,以及旨在抑制市場投機的貨幣政策等,隔年的全面關稅加劇大蕭條的深度。
1930 年,美國參議院通過《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對數千種進口商品徵收關稅,關稅引發貿易戰,各國紛紛提高對美國的關稅作為回應,最終凍結國際貿易,全球貿易很快遭到顛覆,使大蕭條進一步加劇。
當時超過 1,000 名經濟學家簽署請願書,懇求赫伯特胡佛 (Herbert Clark Hoover) 總統不要簽署《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但胡佛還是簽署協議,跟現在川普的一意孤行,甚至說當時是低關稅導致大蕭條的態度不謀而合。幾乎每位經濟學家都同意,1930 年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加劇大蕭條。川普曾說他不研讀歷史,也是因為這樣歷史正在重演。
快轉到 2025 年,雖然美國經濟狀況比百年前更好,但川普的關稅已經威脅到未來的成長,並且增加經濟衰退的風險。美國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 (CEPR) 經濟學家表示,總是會有一些企業從貿易壁壘中獲益,但這些人只是少數。不使用大量進口零件的公司,可能會在這段時期內以最小的影響度過難關,但這只是「一個相對較小的群體」,關稅不太可能創造太多贏家。
- Tariffs are fueling fears of a recession. What does it take to actually declare one?
- depression in the economy
- Trump’s claim that low tariffs caused the Great Depression is false, economist says: Here’s what really happened
(首圖來源:Flickr/Gage Skidmore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