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拋出對等關稅議題,同時也宣布針對汽車關鍵零組件,課徵 25% 關稅,但這並沒有保護到底特律汽車三雄,反而可能會對他們造成重傷害。
一般來說,關稅是為了保護本土產業,例如台灣的汽車關稅高達 17.5%,是為了保護和泰、裕隆等國產車廠,但川普提出的汽車關稅,卻可能對美國汽車品牌相當不利,關鍵在於自製率。
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協會每年都會針對車廠的「美國零件使用比例」提出報告,2025 年美國市售車款「美國化」程度最高的,是韓國的 Kia EV6,高達 80%,第二名則是 Honda Ridgeline 卡車,美國零件比例達 75%,第三名是特斯拉 Model 3 自製率同為 75%。美國自製率比例最高的前 30 款車型裡,Honda 就占 11 款,特斯拉有 8 款。
傳統車廠底特律三雄裡,只有 Stellantis 旗下 Jeep、Dodge 和 Chrysler 上榜 6 款車,硬要說的話,Stellantis 總部設在荷蘭,也不在美國。
以品牌整體的美國零件使用比例來看,特斯拉有 69% 零件來自美國和加拿大,是美國化程度最高的品牌,Honda 則以 57% 位列第二,Stellantis 旗下 Fiat Chrysler 只有不到一半自製率,福特和通用更是只有 35% 和 25%。
(Source:USA TODAY,科技新報製表)
以整個美國汽車市場來看,市售車款美國零件使用比例約 47%,換言之剩下 53% 零件都要面臨 25% 關稅威脅。
美國傳統車廠雖然號稱底特律三雄,實際上早就為了降低成本,將供應鏈和生產基地大量轉移到中國和墨西哥,福特極具代表性的 Luncoln 休旅車,零件比例有 87% 來自中國。通用旗下凱迪拉克有 21% 來自墨西哥,15% 來自中國。對大量依賴海外供應鏈的傳統車廠來說,這項汽車關稅反而造成巨大成本壓力。
不難理解,川普希望以關稅施壓,提升國際車廠至美設廠的誘因,但大刀同時也砍到福特、通用等美國傳統車廠,必須在零件關稅與返美設廠兩種成本間選擇,或採最消極手段,將關稅成本轉嫁給車價,讓市場定生死。顯然,判死機率相當高。這道關稅難題,不僅考驗全世界,也考驗美國自家汽車產業。
- Looking for an American-made vehicle? How the automakers stack up
- Trump’s 25% Tariff Hands the Car Industry Keys to China
(首圖來源:Ford)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