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關稅要逼製造業回美國,對科技業似乎有點號召力,除了台積電投資共 1,650 億美元,Nvidia 也宣布蓋超級電腦工廠,蘋果承諾投資 5 千億美元。但對多數企業而言,回美仍不可能。CNBC 調查發現,多數企業表示,高成本將製造業遷回美國的最大障礙,寧可轉移到其他低關稅國家。
川普政府捍衛關稅政策,表示回流熱潮即將到來,但大多數受調查的公司在接受外媒調查時都表示,供應鏈回美可能會讓製造成本翻倍,如果關稅玩真的,他們將開始在全球尋找低關稅制度的國家。
CNBC 此次調查 7~10 日進行,共涉及 380 名來自供應鏈企業和商業組織的受訪者,其中 120 名受訪者回答所有問題。調查發現,回美國最大的阻礙仍然是成本,其次是尋找熟練勞動力。川普政府承諾將製造業遷回美國的企業減稅,但調查發現,只有 14% 的受訪者認為稅收很重要。
整體而言,大多數受訪者估計,建立新的國內供應鏈的成本將是目前成本的兩倍或兩倍以上。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表示,與將供應鏈遷回美國相比,遷移至關稅較低的國家更具成本效益。
回美國製造,其他還需擔憂的問題是消費者需求、原材料價格,以及「現任政府無法提供一致的策略」被認為是主要障礙。六成的受訪者表示關稅下將提高價格,連帶影響就是客戶取消訂單、消費者減少支出。六成以上受訪者預期今年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約一半受訪者預計第二季消費就會出現下滑。
小企業被迫出走
表示有興趣重建美國供應鏈的受訪者,四成表示需三至五年,三成表示需五年以上。如果製造業重返美國,自動化將成為經濟模式的重要組成,八成受訪者表示,自動化次數將超過人工。
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公司供應鏈研究主管接受外媒訪問時指出,iPhone 回美國生產,雖然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自動化,而且所需的許多零件都是在美國製造的,但仍然需要數萬名經過培訓的電子裝配工,他們願意長時間、艱苦地從事高度重複的任務。因此即使是高關稅的威脅,也不足以迫使蘋果等科技巨頭大規模將供應商轉移到美國。
更何況是小公司更不可能回美國,他們沒有投資建廠的資金,最後會被迫走向海外。一家美國小型消費品公司業主稱,中國工廠歡迎他們,並會幫助他們將產品推向市場。當被問及是否認為川普政府「正在欺負美國企業」時,六成受訪者回答「是」。
- Trump tariffs won’t lead supply chains back to U.S., companies will go low-tariff globe-hopping: CNBC survey
- Trump’s trade war unlikely to bring tech manufacturing back to the US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