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大通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於 4 月 16 日接受訪問時,針對中美貿易、供應鏈重組、人工智慧(AI)投資泡沫、美國經濟狀況以及國際聯盟關係發表看法。Dimon表示,雖然市場短期出現避險基金減倉帶來的震盪,但真正風險在於「關稅戰的不確定性」與企業無法規劃供應鏈。
Dimon指出,市場近期的震盪部分來自避險基金的去槓桿操作,但核心風險在於關稅戰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特別是關稅政策的持續變動與潛在報復措施,使企業難以制定長期供應鏈規劃。他強調,美中之間目前幾乎沒有官方接觸,這不利於緩解貿易緊張,呼籲雙方應立即展開對話,不必拖延。
Dimon也認為,關稅戰和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正在擾亂全球經濟秩序,尤其是製造業供應鏈的重組問題成為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他表示,美元走弱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走低也反映了這種不確定性。而關於人工智慧,戴蒙提及存在投資泡沫的風險,暗示市場對AI的過度炒作可能帶來資金錯配和潛在風險。
短期性風險 vs. 長期性風險
在金融市場中,不同類型的風險對市場造成的影響有其層級之分。以「避險基金去槓桿」與「關稅與供應鏈問題」為例,兩者皆為市場波動的重要觸發因子,但其性質、影響範圍與持續時間卻大不相同。
避險基金去槓桿(Deleveraging)屬於技術性、短期性風險。避險基金的去槓桿行為,通常出現在市場出現劇烈波動時,基金為了控制風險或滿足保證金要求而減少槓桿部位,進而引發資產快速拋售、流動性壓力上升。其風險來源為市場內部行為,屬於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再平衡。而影響短期流動性與波動性,可能引發價格急跌,但通常可在市場情緒恢復後反彈。其風險可控,具備暫時性與技術性特質,且政策工具如降息、流動性注入等可有效介入。
而關稅與供應鏈問題屬於結構性、長期性風險。相較之下,關稅政策變化與供應鏈中斷則來自於政治經濟層面,常與國際關係、政策對抗、自然災害或突發疫情有關,其來源為外部因素,非市場本身所能調整,且多具有政治與戰略意圖。影響範圍廣泛,涉及製造、生產、運輸、原材料價格等整體實體經濟層面。例如,川普政府將智慧型手機、筆電等消費性電子產品納入新設的高關稅類別(如20%的「芬太尼關稅」),這對依賴中國組裝的美國科技巨頭(如蘋果)造成成本與交貨時程的壓力,迫使供應鏈重組並帶來巨額成本與時間損耗。
其對台灣科技產品課徵高達32%的「對等關稅」,網通業轉嫁關稅困難,短期內須吸收部分成本,利潤受壓縮。產品價格上漲將抑制消費意願,成本轉嫁困難與需求下滑的雙殺格局,整體科技產業鏈受負面連鎖效應影響。
關稅和供應鏈牽涉問題超過金融槓桿調整
值得留意的是,關稅與供應鏈問題所產生的其修復時間長,企業需重新調整供應鏈配置,成本上升、獲利受壓、通膨壓力加劇,市場可能進入較長時間的不確定期。由此可見,關稅和供應鏈牽涉到更深層次的結構性挑戰關稅和供應鏈問題,在當前國際經濟環境中的嚴峻性,遠遠超過單純的金融槓桿調整所帶來的風險。
Dimon呼籲美國應與歐洲、英國、日本、韓國、澳洲及菲律賓等盟友建立更緊密的經濟聯盟,共同應對中國的挑戰,並強調需要明確關稅措施的目標,避免單邊主義造成的全球經濟動盪。
總結來說,當前市場的真正風險在於關稅戰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及企業供應鏈規劃困難,而非短期的金融市場波動。各國盡快展開多邊對話與合作,以化解貿易緊張,穩定全球經濟。
- JPMorgan CEO Jamie Dimon says Trump tariffs will boost inflation, slow an already weakening U.S. economy
- JP Morgan boss Jamie Dimon puts US recession odds at 50:50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