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yota 汽車預計兩個月內將虧損 12 億美元,主要都是因為進口汽車和相關零件帶來的關稅規費支出暴增,讓他們成了關稅貿易戰爭中最嚴重的受災戶。
川普關稅政策不僅暴打國際貿易,美國車廠也受到衝擊,通用汽車預估全年獲利減少 50 億美元,福特則預估縮水 15 億美元,但這些都是對 2025 年整年的預估,而日本豐田的狀況更為慘烈,他們預估光是接下來 2 個月,就可能虧損 12 億美元,全年預估則未公佈。但他們已經提出了財務年度(2025 年 3 月~2026 年 3 月)的獲利預測約為 3.8 兆日圓,比分析師預估的 4.7 兆日圓下修了將近 1 兆日圓。
雖然 Toyota 一直有在推動美國製造,但如同他們在電動車發展緩慢一樣,這個超大型巨人的動作牽連甚廣,每個動作都充滿顧慮,美國本地生產的數量依然不足,使得他們去年依然要從日本進口約 120 萬輛汽車。如同川普曾經點名台灣的晶片,川普也點名 Toyota,在美國市場賣了 1 百萬輛外國製造的汽車。
「關稅問題現在很多細節都還在不確定狀態,」Toyota 執行長佐藤恒治表示,由於政策充滿變動,他們很難採取具體對策。當川普正式提出加徵關稅方案時,Toyota 沒有做出任何應對,他們維持美國經銷商價格不變,在美國的 11 座生產基地產能也沒有調整,希望等待雙邊貿易談判結果出爐再行動,但目前談判還沒有達成任何結論。
負責談判的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曾說,某家日本車廠,現在正以每小時 1 百萬美元的速度在賠錢,全都是因為美國關稅。雖然日本政府沒有提供細節,但以每個月 730 小時來推算,與 Toyota 兩個月虧 12 億的金額還算接近,赤澤所說的車廠很可能就是 Toyota。
美日貿易逆差巨大,談判前景不樂觀
日本雖然希望能在 6 月達成新的談判協議,但情況並不樂觀。相較於美國和英國達成的協議,美國對英國有著 119 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川普的條件很寬鬆,而美國對日本則有 685 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是川普不會輕易讓步的原因。
與此同時,日本汽車產業也幾乎是經濟命脈,他們同樣不能讓川普予取予求,使得談判前景蒙上陰影。Toyota 董事長豐田章男表示,無論如何都要維持在日本年產 300 萬輛車的規模,不能全部外移。
Toyota 在美國銷量最好的 RAV4 hybrid cross 與 Corolla 都在美國生產,但 RAV4 插電混動版則是從日本進口,Corolla GR 和油電版也是日本進口,這使得 Toyota 成為美日談判桌上的關鍵項目。豐田當然不會安靜的當待宰羔羊,他們不斷強調從 2020 年開始已經在美國投資 210 億美元,和 2016 年相比,他們在美國僱用勞工人數也從 2.5 萬增加到 3.1 萬人,企圖增加日方談判籌碼。
無論談判結果如何,Toyota 目前能做的其實也不多,他們在美國最大的工廠肯塔基廠,從 4 月開始就已經進入 100% 最大產能,短期內無法再提升產能,更不可能把日本生產的車型搬來美國生產。如果要維持日本進口車型銷售,又要減少虧損,勢必只能調漲售價。對於價格敏感的 Toyota 客群來說,絕對是最不想見到的結果。
(首圖來源:K-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