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日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的 COMPUTEX 主題演講後半段,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為其站台;兩人在台上針對人工智慧(AI)發展、製造產業轉型與供應鏈布局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也展現鴻海與 NVIDIA 深度合作的最新成果與未來方向。
黃仁勳在談話中強調,台灣是全球運算產業的核心。他指出,NVIDIA 在台灣已有長達 30 年的合作歷史,合作夥伴超過 350 家企業,一路從晶片、系統到智慧製造與機器人技術,台灣供應鏈不僅規模龐大,且技術領先全球,是推動全球 AI 發展的關鍵基地。
黃仁勳提到,鴻海打造的 GB200 AI 伺服器系統單一機櫃內含逾百萬個零組件,總重達 1.8 噸,完全採用液冷設計,單價高達數百萬美元,生產難度極高,突顯出鴻海在高端製造領域的實力。
雙方合作不只限於硬體製造,也延伸至軟體平台與智慧工廠。黃仁勳指出,鴻海採用了包括 NVIDIA Metropolis(智慧城市/工廠平台)、Isaac(機器人開發)、Drive(自駕車平台)與 Omniverse(數位分身)等 NVIDIA 完整軟體生態,並將之應用於企業內部轉型與外部服務。黃仁勳直言,鴻海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公司之一,這些技術應用在製造上。
談到 AI 對製造業的影響,黃仁勳表示,AI 現在正處於工業革命的關鍵轉捩點。他指出,過去工業企業在軟體革命中普遍落後,因其專長在機電整合、化工與物理科學等傳統工程領域,而非程式設計。但如今生成式 AI 的出現改變了遊戲規則,「現在你不需要懂寫程式,只要會寫提示詞,人人都能成為 AI 開發者。」
黃仁勳也鼓勵台灣電子電機公會(TEEMA)會員企業(劉揚偉近期接任 TEEMA 理事長),不需等到技術成熟才行動,而是應即刻投入並與 AI 工具共創未來。黃仁勳指出,AI 正以每三個月性能翻倍的速度演進,錯過今天、就落後一年。
劉揚偉則分享鴻海內部的轉型經驗。他表示,鴻海正將傳統製造工廠進化為 AI 工廠,透過數位分身模擬廠區運作,再以 AI 演算法優化流程,並結合實體工廠進行雙向學習。他表示,從實體工廠到數位工廠,再到 AI 工廠,這是未來製造業演化的軌跡。
黃仁勳補充,未來 AI 本身也會成為一個產業,如同軟體業一樣擁有自身的製造、設計與營運流程。他認為,這將帶動一個 多兆美元規模的新產業鏈,涵蓋從 AI 代理人(Agent)、機器人到 AI 訓練工廠的整套系統。
在硬體進展方面,黃仁勳坦言摩爾定律已不再適用,但透過多晶片封裝、3D 組合、NVLink 高速互聯與液冷散熱設計等創新手段,仍能持續推進 AI 效能。他強調,系統架構與軟體設計的創新已成為突破效能瓶頸的關鍵。
此次對談在輕鬆氛圍中進行,兩人談及過去的合作歷程與對未來的期待。黃仁勳盛讚鴻海「你們本來就是一家卓越的科技公司,如今更進一步成為 AI 時代的領導者」,劉揚偉則回應表示,鴻海將持續深化與 NVIDIA 的合作,並讓這些先進技術也能服務台灣的學術界、創業者與產業夥伴。
(圖片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