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迪(Moody’s)摘除美國「Aaa」頂級主權信評,為最後一家這麼做的美國信評機構。美國財政惡化的問題雖然眾所皆知,但穆迪降評再次敲響警鐘,顯示其財政體質正變得日益脆弱,一旦未來經濟陷入衰退或爆發危機,決策者能操作的空間將受到限制。
Axios 19日分析,穆迪降評意味著,美國政府能毫無節制地舉債、卻不必承擔利率攀高與通膨升溫成本的時代,或許已經結束。本次降評也暗示,美國政府的信用風險比外表看來還高,理論上這可能促使部分美國公債投資人要求更高的利息,進而推升整體經濟的借貸成本(包括房貸與車貸)。
雖然美國主權信評遭降,不會促使多數美國公債投資人要求更高利息,因此週一(19日)金融市場的反應不大,但共和黨國會議員正在推動大規模的減稅法案,這可能導致美國財政赤字在未來10年擴大數兆美元。
市場觀察人士並不樂觀。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市場策略長Callie Cox指出,穆迪的行動雖只是象徵性,反映早已廣為人知的訊息,但對固定收益市場來說,這個消息來得真不是時候。
Cox表示,「穆迪挑選的降評時間點,正好是全球市場對美國債務的看法開始動搖、國會陷入預算爭議、長天期公債面臨數年以來政策不確定性最高的時候。」Cox說,重點在於「政府赤字不是問題……直到市場認為這是問題。現在,市場訊息變得愈來愈明確:赤字已成為問題所在。」
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Stephen Miran)19日接受CNBC專訪時則強調,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關稅帶來的巨大稅收,再加上利率重返疫情爆發前的水位,有助於縮小財政赤字。他並表示,鬆綁法規讓企業得以不用跪求華盛頓當局許可就能做它們想做的事,以及預算案中針對政府浪費公帑、詐騙與濫用資源的措施,也能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