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頓》月刊擅長用大量照片和圖像,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一般民眾也能理解艱澀的科學。2023 年牛頓出版公司納入朝日新聞出版旗下後,發揮乘數效果,更能回應廣大讀者對科學知識的需求。
2月22日是日本的「貓之日」,每年此時,日本書店都會設專區,陳列和貓相關的刊物。今年眼尖讀者發現,有本新雜誌叫《Nyaton》,排版方式似乎有點眼熟,但又不是常見的寵物雜誌。原來這是出版《牛頓》(Newton)雜誌的牛頓出版公司,特地為貓之日製作的特刊。
《財訊》報導,這本雜誌貫徹牛頓的特色,附照片完整介紹與貓相關的各種知識。如從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品種,到動物園高人氣和罕見的品種;另外告訴讀者牠們身體結構的祕密,甚至是貓的心裡在想什麼等,從科學角度讓愛貓人士更認識貓咪。有讀者留言說「第一版瞬間銷售一空,還好我買到二刷」、「果然是牛頓出版,彩色印刷非常精美,內容又很扎實」。
客群轉變,66%是女性
這是牛頓出版第一次嘗試,自己也沒料到迴響這麼熱烈。日本網路媒體NewsPicks報導,《Nyaton》上市三天後就加印第一次,一個半月後加印第二次,累計銷量達26,000本。有趣的是,牛頓原本主客群八成以上是男性,年齡層15~20歲及40~60歲,但購買《Nyaton》的消費者卻有66%是女性。
取得日本授權的《牛頓》雜誌,曾在台灣很受歡迎,但七年前停刊,日本《牛頓》雖然還在發行,只是一路走來並非一帆風順。1981年,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竹內均希望日本像美國,也有一本類似《國家地理》雜誌的刊物,於是創立《牛頓》,理念是「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達科學的有趣之處」,這項創舉也帶動科學相關雜誌的流行。
《財訊》指出,由於知名度很高,常常採訪權威的研究專家,加上刊登大量照片和模擬圖像,印刷精美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說明科學知識,廣受好評,因此吸引了許多讀者,版權也賣到海外許多國家。帝國資料銀行和東京商工研究公司指出,1999會計年度(1999年10月到2000年9月)牛頓出版公司營業額達24.94億日圓。
《牛頓》雜誌的銷量來自書店銷售和訂閱,且編輯部門會調查讀者意見,反應好的專題之後會再加強報導,或製成專刊,提高製作大題目的精準度,降低退書率。如2011年6月號「福島核電‧超巨大地震」和7月號「核電與放射能」,據說退書率都不到一成,遠低於一般平均五成。即使是創刊後40多年的現在,雜誌最後仍保有一頁讀者來函,並由編輯部回覆,顯示重視讀者聲音的程度。
不過《牛頓》雜誌也免不了面臨雜誌銷量衰退,公司還出現經營危機。牛頓出版公司前社長高森圭介曾透過另一家公司(牛頓公司)開發數位教材,總投資額達23億日圓,但一直沒有獲利,且牛頓出版持續對牛頓公司挹注資金。2010年高森圭介甚至向讀者發起募款,但業績還是沒起色。
經營告急,獲朝日新聞併購
到2016年9月底,牛頓出版負債約22億日圓,2017年2月高森圭介因違反《出資法》被逮捕後,牛頓出版也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重整。不過代表董事高森康雄表示,牛頓出版要以自主重建的方式,用收益償債。之後撙節支出,把辦公室搬到租金較便宜的地方、刪減廣告費用等,《牛頓》雜誌仍繼續出刊,同時也出版書籍、圖鑑等,增加出版品償債,預估十年內償清債務。
2023年,朝日新聞出版取得牛頓出版所有股權,兩家出版公司發揮乘數效果。朝日新聞出版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週刊出版業者,原先也發行《科學朝日》月刊(之後停刊),把牛頓出版納入子公司後,雙方可以共用營業網路,並聯合企畫新書和活動等。
牛頓出版公告2023年度(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淨虧損1.9億日圓;雜誌協會附印刷證明的發行量,2024年10~12月則平均每期約7.7萬本。近期出版《牛頓》雜誌,今年2月號「量子力學一百年」和去年11月號「發展障礙的腦科學」都完售,看來還有廣大群眾希望藉閱讀這本雜誌,了解更深入的科學知識。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紀伊國屋書店イトーヨーカドー木場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