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克夏清倉比亞迪背後,中國電動車內捲與貿易戰夾擊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7 日 9:00 | 分類 財經 , 電動車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波克夏清倉比亞迪背後,中國電動車內捲與貿易戰夾擊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海瑟威的子公司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已將原本持有的比亞迪股份全數清倉,且此事也獲得波克夏發言體系證實。

2008年,巴菲特事業夥伴、波克夏前副董事長查理·蒙格(Charles T. Munger),大力推薦並促使波克夏投資逾2億美元,買進比亞迪(H股)約10%股份。蒙格曾評論,由鋰電池製造商發展為電動車公司的比亞迪,可謂「奇蹟」。

當初波克夏是以平均每股8港元的價格,買進比亞迪股票,此後,比亞迪股價一路攀升,在2022年6月,觸及331港元,較波克夏買進價格大漲逾40倍。

中國傾銷電動車  與歐美緊張關係加劇

與此同時,波克夏開始陸續減持比亞迪股份,相關資訊於2022年8月首度揭露。即使巴菲特在2024年的波克夏股東大會上,稱讚蒙格買進比亞迪的決定;不過,波克夏於同年6月,第十四度賣出比亞迪股票,使持股比例降至7%以下。

波克夏為何減持比亞迪股份?受惠於北京當局的政策支持,中國電動車企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大量且廉價的車款,已讓當地市場無法消化,因此便開始對他國傾銷。

面對中國過剩產能來襲,歐盟於2024年6月,祭出超過17%的額外關稅,盼阻擋中國低價電動車衝擊歐洲市場;美國方面,時任總統拜登也把進口電動車關稅,一口氣從25%拉高到100%。

歐美政府的防堵措施,令北京當局極為不滿,除放話將對美採取「必要行動」外,也向自歐盟進口的豬肉,實施反傾銷調查。

《財訊》雙週刊指出,市場分析,中國因傾銷電動車,導致與歐盟、美國的緊張關係加劇,是波克夏決定減持比亞迪股份的重要因素。

「內捲」現象嚴峻  侵蝕獲利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動車的量產和傾銷,不僅未因歐美築起貿易壁壘而收斂,甚至還變本加厲。今年5月,比亞迪宣布新一波降價促銷,其他電動車業者隨之跟進,使削價競爭的「內捲」現象更加嚴峻,連北京當局都看不下去,於隔月要求包括比亞迪在內的10多家電動車企業高層,進行「自我監管」。

就算有政策補貼,削價競爭到了一個程度,終究會侵蝕利潤。野村證券報告稱,過去2年,中國汽車零售價平均下滑19%。

比亞迪今年第二季獲利大減30%,財報發布後首個交易日,比亞迪股價重挫8%。《彭博社》9月中旬提出的估算顯示,如果和4個多月前的高點相比,比亞迪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市值,隨著股價走跌,累計已蒸發約450億美元。

《金融時報》引述比亞迪管理階層說法,稱就中長期來看,中國只有少數電動車業者,能夠存活,數量將遠少於當前的129家。據傳,比亞迪已將2025全年的銷量預測,從原先的550萬輛,下修到460萬輛。

比亞迪9月發布的全球銷量統計為37萬3,626輛,與2024年同期相比,幾乎沒有變化(中國銷量占比亞迪全球總銷量的近八成)。即使比亞迪試圖擴大在歐洲市場的銷售,因應中國市場成長停滯的瓶頸,但能否奏效,尚在未定之天。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9月22日在微博帳號上寫道,股票投資,有買就有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感謝蒙格和巴菲特對比亞迪的認可!也感謝過去17年的投資、幫助和陪伴!」

波克夏方面,並未解釋賣出比亞迪股份的原因;然而,由前述脈絡推論,在中國與美國、歐盟關係日益緊繃,中國電動車產業「內捲」嚴重的情況下,比亞迪從蒙格口中的「奇蹟」,淪為遭波克夏清倉的標的,似乎也不足為奇。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