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超商、第三方支付業者的新三角關係,讓金融業夜不成眠的數位戰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8 月 08 日 0:00 | 分類 第三方支付 , 行動支付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銀行、超商、第三方支付業者的新三角關係,讓金融業夜不成眠的數位戰


金融數位化後,金流通路與過去大不相同,直接衝擊銀行、 超商及第三方支付業者間的關係,一場既聯合又競爭的金融大戰,已經悄悄開打。

「數位金融令我非常振奮,但也夜不成眠。」華南銀行董事長劉燈城對即將來臨的數位金融時代,用了這句話訴說自己的心情。

台新金控個金執行長尚瑞強近日也坦言,現在很怕看金融新聞,因為每當同業又發布一項創新,而台新銀沒有,就是他「努力不夠」。他甚至在一場研討會上半開玩笑地呼籲銀行同業:「沒事別亂發新聞稿。」

數位金融燃起的戰火,正日趨白熱化。過去,雖然網際網路相當普及,但是人們在辦公室或家裡才會打開電腦;現在,人們手機不離身,各式各樣的線上社群蓬勃,迫使銀行也必須拋開舊有思惟,提供更貼近個人需求的服務。

「銀行未來必須要強化數位金融業務,才能留住客戶。」尚瑞強分享一項台新銀行對客戶的調查來佐證,有接近 8 成的受訪者表示,願意使用網路銀行,而且如果銀行設計的網頁夠方便的話,這些客戶更願意把與其他銀行往來的金融業務,包括定存、活存、投資以及信用卡,都轉入台新銀行。更令人振奮的結論是,這些客戶願意移轉超過個人一半的資產金額!

 

搶市佔、搶金流
銀行要搶回上兆元代收款

金融業務大餅,可能因新興支付及網路興起而擴大,但同時也觸動了跨產業的三大化學效應:第一,銀行同業間的市佔率競賽;第二,銀行和超商爭食金流大餅;第三,銀行與異業間的合縱連橫,包括第三方支付和其他金融科技業者。

台北富邦銀行執行副總吳昕顥觀察,信用卡刷卡金額佔總消費金額的比率,在最近 2 年從 18% 攀升到 25%,是蛙跳式的成長。中信金控數位金融處處長周郭傑則直言,數位金融業務是各銀行搶佔消金業務市佔率的突破口。

因此,未來每家銀行都必須絞盡腦汁吸引數位趨勢下的年輕消費者,提供新奇、簡單、有趣的服務,許多傳統銀行都紛紛拋開包袱,甚至另外打造形象較活潑、年輕的子品牌;同時運用各式各樣的行銷和溝通策略吸引客戶,像是在臉書上開虛擬分行、行動存款車、無卡提款的 ATM 等,金融業間的競爭戰線不但延伸,而且更劇烈。

 

金融科技業大舉侵蝕業務
銀行要與異業高手競爭

至於超商代收代付業務的爭奪,早期由於銀行為了節省成本,把代收代付業務「放」給了超商通路,雖然每筆不能超過 2 萬元,然而全台最大的統一超商,每年經手的代收款就超過 5,000 億元,全家和其他超商的代收款則也近 5,000 億元,總計共上兆元的規模,光是手續費,以及資金停泊時間差所創造的龐大周轉金利息,就相當可觀。

數以萬計的帳單,把台灣超商養成了「金流巨人」,然而第一銀行主管分析,未來當民眾習慣多以手機取代現金支付,金流就會被留在銀行間流通,不再假手第三方,「這樣的改變是影響很大的,」他說。

因此,在銀行業者紛紛投入數位戰的同時,超商業者自然提前嚴陣以待,「的確有影響,我們正在擬定對策!」統一超商營運長吳國軒表示,數位金融趨勢的到來,對超商的衝擊,除了代收款金流及手續費收入,消費者也可能減少走進超商的頻率,來客數及銷售額都有可能因此受影響。

此外,銀行與異業間的合縱連橫,則是新科技開啟的新機會。在金融支付當中,既有的產業體系將出現重整,而金融業的「特許」性質,也將因此有實質改變。

影響所及,「競爭」與「合作」都得重新定義。悠遊卡當初是靠著銀行業支付一代、二代悠遊聯名卡的權利金才能存活下來;但在第三方支付上,已有多個實體消費點的悠遊卡正搶得先機,成為強勁的競爭者;另一方面,也有不少銀行業者願意放下身段跟異業合作,像是中信銀與 Gomaji 就已經搭起合作關係,共同搶食行動支付商機。

金融趨勢專家 Chris Skinner就指出,2011 年全球投入金融科技(Fin-tech)行業只有 10 億美元,今年估計會有 300 億美元,這些業者想盡辦法要把銀行做的事搶來做。同樣在 2011 年美國有個人他身上剛好沒錢也沒帶支票,由此發想開發一個社群支付 App,2014 年透過這個 App 移轉的金額高達 10 億美元,這家公司後來以 2,400 萬美元被收購。實際上,eBay 也曾以 8 億美元購併行動支付業者 Braintree。這些例子都說明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業者,未來也會形成激烈的競爭,對銀行是一項嚴重衝擊。

 

非金融業入侵
銀行以合作代替競爭

尚瑞強表示,從國外的例子來看,非金融業入侵金融領域情形已很普遍,且日益嚴重。例如,中國的支付寶透過電商業務切入金融,而微信是以發紅包經由社群支付進入金融領域;至於日本的樂天,則是把消費者的食衣住行視為一個生態圈,從食衣住行消費,逐步切入保險以及金融領域,金融業者必須了解這些情勢並設法因應。

對此,中信金控數位金融處處長周郭傑表示,銀行應與非金融業的電商或第三方支付業者合作而不是競爭,這些金融科技業者很多都是高手,而銀行要採取的態度是與天下的高手合作。

「支付的背後,最終連結的是存款,因此行動支付和第三方支付愈普及,對銀行來說,其實還是能找到商機,端看怎麼挖掘和串連。」玉山銀行數位金融長李正國說。

數位金融對於銀行業者,就像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剛發現的「克卜勒 452b」行星,距離十分遙遠,環境似曾相識,而且生存法則與地球可能迥然不同。在這個美麗新世界裡,需要的技能、使用的工具、溝通的語言,甚至是獲利的來源,都跟熟悉的舊世界不一樣。若想要在數位金融中得利,不能只有換個腦袋那麼簡單;銀行業者,你們準備好面對數位科技新時代的全面衝擊了嗎?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