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英雄淪階下囚,三大車廠關係生變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12 月 08 日 0:00 | 分類 汽車科技 , 職場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日產英雄淪階下囚,三大車廠關係生變


同時擔任日產(NISSAN)、雷諾和三菱汽車 3 家公司董事長的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11 月 19 日因涉嫌違反《金融商品交易法》,被日本東京地檢特搜部逮捕,引起全世界關注。19 年來,他一直被視為帶領日產起死回生的英雄,如今從企業英雄淪為階下囚。

日本向來缺乏強勢經營者,戈恩可以說是近 20 年最具代表性的強人社長。64 歲的他,甚至被看好是法國經濟產業部長的最佳人選,還有人拱他出來選巴西總統;如今卻被日產董事會開除,引來日產政變的陰謀論,全球汽車業不但受到影響,甚至可能牽動日本與法國之間的關係。

申報不實  負面消息接連爆

特搜部逮捕戈恩的理由是,2014 年度(2013 年 4 月到 2014 年 3 月)為止的 5 年內,薪酬共計 99.98 億日圓,卻只申報了 49.87 億日圓。相關人士透露,2017 年度為止的 8 年,戈恩未申報的金額可能達到 80 億日圓;此外,2017 年度為止的 4 年,還有約 40 億日圓的股票增值權(SAR)未申報。

涉嫌短報收入的消息傳出後,戈恩一些公器私用等負面消息也陸續爆出來,例如透過日產海外子公司在巴西里約熱內盧、黎巴嫩貝魯特等地購買豪宅自用。2017 年秋季傳出日本工廠由不具資格的員工檢查,導致公司召回車輛和停售新車,今年股東會股東問到責任歸屬問題時,戈恩的回應是「西川廣人執行長才是日產的頭」,否認自己有責任。

此外,7 月上旬日產傳出最終車輛檢測造假問題時,據說戈恩和親戚在西日本島嶼度假,並未在橫濱市的總公司指揮全局。令人不禁好奇,這是當年攜家帶眷全力來日本為日產衝刺的戈恩嗎?

回溯 1999 年,日產瀕臨破產邊緣,法國雷諾公司特別派這位「削減成本專家」來協助日產改造。

戈恩當年在米其林輪胎公司服務時,分別在巴西和美國讓當地企業轉虧為盈,而贏得了削減成本專家的封號。1996 年被挖角到雷諾後,再度展現降低成本的實力,因此雷諾和日產結盟時,決定派戈恩來襄助一臂之力。

改革破釜沉舟  救世主降臨

日產 1990 年後業績開始低迷,日本市場的市占率持續下滑,負債超過 2 兆日圓,1999 年度(99 年 4 月到 2000 年 3 月)淨虧損額高達 6,844 億日圓,許多人認為日產完蛋了。戈恩帶著家人一起來到日本,1999 年 6 月 25 日在股東會表明協助改革的決心:「我不是為了雷諾,是為了日產來的。我會盡全力重建日產。」

戈恩發現日產的問題癥結之一,是不重視利潤,當時日產推出 43 款車,但其中只有 4 款賺錢。因此他在經營會議否決新車的開發計畫,理由很簡單──沒利潤就不要做。

戈恩還善用先前在國外改造企業成功的經驗,採用跨部門團隊(CFT)的方式,從各部門找來中階經理人組成,分成採購、生產、財務等小組,請他們自己提出再造計畫,反覆討論後,戈恩再做出最後決定。

眾所矚目下,10 月 18 日戈恩宣布了「日產復興計畫」(NRP),內容包括裁員 2 萬 1,000 人、減少採購成本二成、關閉 5 座工廠等。他承諾 2000 年度會轉虧為盈,而且不留後路,說「做不到就辭職」。他說:「我非常了解需要多少努力、痛苦和犧牲,可是我別無選擇。」這樣的震撼療法,讓他提前一年達標,2000 年度集團就出現 3,311 億日圓淨利,營業利益率達 4.5%,負債降到 7,000 億日圓以下,呈現深 V 形復甦。戈恩也因此被視為日產的救世主,同年 6 月被任命為社長,2001 年再兼任執行長。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戈恩大刀闊斧改革不只讓日產重生,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讓日本企業重拾信心,知道自己不是沒實力,只是經營上顧慮與傳統往來廠商的交情、與員工之間的感情等,無法和過去切割。2000 年科技泡沫瓦解時,日本一些企業從戈恩那裡得到啟發,才能勇敢地大膽改革。

戈恩在《我的履歷書》書中透露,他來自法國,要有共通的語言才能讓每位員工了解願景,而這個共通的語言就是數字,因此特別在計畫中嵌入數字。

例如 2002 年度到 2004 年度,他認為日產要邁向下一個階段,必須改造成有獲利的成長體質,因此施行「日產 180」計畫:「1」指的是 2005 年前全球銷售量要增加 100 萬輛;「8」代表營業利益率要超過 8%;「0」則是要把有息負債降為零。

光環不再  功過自在人心

這些年來,日產陸續依當時內外環境和體質,推出中期計畫,但不可諱言的,戈恩的「承諾」,似乎不如以往掛保證。2011 年的 5 年計畫「日產力量 88」,預定賣出 150 輛電動車,結果只賣出 30 萬輛左右。

此外,日產造假事件傷害聲譽,2018 年度集團營業利益預估比前一年減少 6%,為 5,400 億日圓;淨利則大幅衰退 33%,為 5,000 億日圓。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目標和結果不符時,不是計畫制定者沒有掌握市場現況,就是銷售和開發第一線員工的士氣低落,而無論哪種狀況,都是公司有重大問題的信號,但是日產經營團隊似乎未能快速因應。

戈恩被捕的記者會中,日產社長兼執行長西川廣人說:「公司的權力太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日產汽車前董事奧野信亮接受《產經新聞》採訪時則點出,公司內部只剩凡事順從的人,會反抗的人待不下去,久而久之,公司治理就會出現問題。戈恩當年解救了日產是不爭的事實,至於他的功與過,留待眾人各自解讀。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