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年燒千億,納智捷該面對現實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07 日 0:00 | 分類 公司治理 , 汽車科技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10 年燒千億,納智捷該面對現實了


裕隆汽車連季財報虧損、「納智捷就快要收了」的市場耳語下,納智捷今年度重量級產品 Luxgen URX 實車,終於在中秋連假後首度亮相。11 月 20 日,就在納智捷發表首度融入台灣在地驗證的 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等技術同時,納智捷總經理蔡文榮也宣布,URX 拿到超過 400 張預接訂單。

自有品牌之路,3 個致命錯誤鑄下財務黑洞

新車出師告捷,針對外觀、性能、價格競爭力,專業評論也給予較多正面評價,裕隆集團吃下一顆定心丸。然而,這項好消息還是很難一掃先前的陰霾,因為就在 URX 亮相前不久,負責開發的華創車電才因撙節成本,遷往苗栗三義,廠辦合一;而華創日本營運長水野和敏,11 月上旬更在個人網站宣布與華創車電的合約到期,月底離開裕隆集團。

納智捷的命運何去何從?據透露,裕隆集團前任執行長嚴凱泰 2018 年臨終前,聽了幕僚報告關於自有品牌事業的評估後,最後對親信留下了「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的指示。老臣也指出,過去集團無條件支持品牌事業的策略,確實需要檢討,「有錯的,總不能一直錯下去」。但納智捷究竟錯在哪裡?

車界人士分析,裕隆集團以華創車電開發、裕隆生產、納智捷行銷的模式發展自有品牌 10 年來,早期產品雖然有車身太重、油耗表現不佳等客訴。整體而言,設計、性能還算差強人意,但市場定位、生產策略、財務計畫 3 方面失準,卻也成為這個品牌發展的致命傷。

市場定位部分,納智捷在完全沒有銷售基礎的情況下,一開始就是最貴的國產車品牌。雖然現實是為了因應開發成本,納智捷很難壓低售價,但台灣汽車市場是全球公認最激烈的車廠競爭擂台之一,消費者最終在乎的還是 CP 值。

此外,產品規劃試圖將福祉車(無障礙車)量產的企圖,在市場就不討喜,V7 上市兩年總共只賣了 500 多輛。汽車產業專家解釋,福祉車雖是高齡化社會的趨勢產物,但此領域客製需求極高,對妥善率、維修服務的要求也高於一般車型,硬要模組化並不明智;更何況台灣相關改裝技術非常成熟,改裝成本也不會太高,不難預測消費者會怎麼選。

合資股東不合作,東風裕隆成大錢坑

至於生產策略,華創車電為了符合品牌精神,從一開始的設計就拉高自製率,大量納入原有的零組件供應廠全新開模,整個供應鏈體系成本都升高。為了求量大以降低單位成本,裕隆選擇在中國與東風汽車合作成立東風裕隆,4 年後更前進俄羅斯設廠,事後看來,是踩了兩次雷。

撇去快速停損的俄羅斯廠不談,與東風汽車各持股 50% 的合作方式,市況好時沒事,市場風向不對,馬上就出問題。裕隆集團主管坦承,自從 2017 年東風汽車決定「撤人不撤資 」,雙方就再也無法對話,即使嚴陳莉蓮多次親訪東汽高層也沒用,「碰了面,董事會也照開,但談到虧損要攤、貨款要付,他們就兩手一攤說沒錢。」

由於東風汽車不願增資,財報顯示裕隆集團多家公司對東風裕隆的應付帳款合計已經超過 44 億元。不僅是十足的大錢坑,也突顯集團財務計畫不夠妥善的問題。

2009 年 1 月,當時擔任裕隆董事長的嚴凱泰親自主持納智捷品牌發表會,並表示投資打造納智捷品牌「資金無上限」,集團初步已備妥 250 億元銀彈,作為兩岸建廠與 4 款車型開發的經費。裕隆集團高層透露,其實為了一圓品牌夢,當時嚴凱泰已有準備將要投入的金額高達 1,000 億元,這是集團估算不至於動搖國本的底線。

其實 10 年花費千億元,這樣的數字對於品牌車廠而言,只算得上是入門學費。業界推算,以納智捷至 2018 年為止共推出 8 款車型計算,車型開發成本加上管銷費用,至少花掉 800 億元;問題是,裕隆城為了不錯過房市多頭,在 2017 年動工,兩頭同時燒錢,集團當然吃不消。

集團主管表示,東風裕隆的部分,現在只能「以拖待變」,畢竟大環境不利於做大太變動。至於華創,畢竟累積了這麼多年和 ICT 業者合作的經驗,針對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無論是電動車或自動駕駛,研發能量還是有一定價值的, 但重點是要務實,「開放平台策略,就是為了務實運用這些智慧資產,也讓台灣研發、設計汽車的品牌精神繼續」。

▲ 2010 年東風裕隆正式成立,為裕隆的品牌夢想跨出最大的一步。

產業趨勢丕變,汽車大夢該醒了?

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也以多項行動顯示,自有品牌汽車事業還會繼續下去。與華創車電共同研發多年的合作廠商也證實,目前和華創的合作案都在進行中,雖然確實由於華創廠辦合一作業而略有延宕,但進度還算正常,「2020 年中,納智捷還要推出 M 平台車,這些計畫到目前都沒有喊停」。

不過這 10 年來,納智捷曾經站上兩岸第一民族品牌的高位,如今全球車廠都正面臨轉型的考驗,裕隆也從雲端跌回現實,「夢也作了,試也試過了,現在大環境變了,該是要面對現實了」。這是裕隆高層對納智捷的形容,顯然在嚴陳莉蓮的心中,對未來策略已有定見。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