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固態甩鴻海!結親晶電幕後,一篇外電引爆台灣 LED 業大地震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1 月 12 日 9:24 | 分類 光電科技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積固態甩鴻海!結親晶電幕後,一篇外電引爆台灣 LED 業大地震


接連合併廣鎵和璨圓之後,晶電已經成為台灣最大的 LED 晶粒廠,如今再吃下台積電旗下的台積固態照明,晶電將名副其實成為 LED 界的台積電。

根據財訊得到的獨家消息,就在 2014 年耶誕節前夕的週四下午,晶電董事長李秉傑親自來到與晶電總部相鄰不到一公里的台積電旗下台積固態照明,與台積固態照明簽下《合作備忘錄》,雙方約定,將透過換股方式,由台積固態照明以技術作價、晶電發行新股,取得台積固態照明的設備及相關技術。據了解,晶電將以價值約 12.6 億至 18.9 億元左右的新股換給台積電,而台積電也可望成為持股晶電 2% 股權的大股東,半導體巨擘和 LED 霸主準備攜手改變 LED 生態和技術版圖。

而且,晶電此舉也讓鴻海旗下的 LED 廠榮創將與台積電結親的傳言,宣告破局!

由於台積電看好照明應用,且 LED 技術較傳統白熾燈泡的光照明效能高出 5 到 10 倍,產品壽命也達 10 倍,台積電在○九年成立 LED 事業部,並於一一年分割獨立,成立「台積固態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多次宣示,太陽能和 LED 將是台積電未來的祕密武器。可惜這項「武器」不太靈光,翻開台積固態照明財報,從一一年到一三年,累計虧損達 36.48 億元,已超過資本額 60 億元的一半,據消息人士指出,台積電對是否還要繼續燒錢,一直是內部思考的重點。

投資 LED  台積電虧很大

談到台積固態照明,包括億光董事長葉寅夫、東貝董事長吳慶輝等 LED 封裝廠大老都直言,它的規模太小,根本就無法和其他廠商力拚,甚至業界還有人直接以「開航空母艦來捕蝦」,形容以台積電在半導體的地位,跨進 LED 領域,根本就是大材小用。

早在一四年中期開始,市場就傳出,台積電有意為台積固態照明尋找新歸宿。放眼台灣 LED 業界,以台積固態照明的股本大小,能談合作的對象有限,因此,所有消息都指向鴻海旗下 LED 封裝廠榮創。

知情人士透露,台積固態照明有技術,但因經濟規模過小,遲遲無法量產,而榮創則有鴻海與群創的出海口優勢,如果雙方合作,應是不錯的組合。

據了解,榮創與大股東日亞化學,分別在一四年第 3 季到台積固態照明實地查核,對台積固態照明的技術,都給予正面評價。但是,經過近 3 個月的折衝,卻始終無法對合作定案,最大問題是雙方對於併購價格落差太大。

消息人士指出,台積電設定的目標價格不能低於淨值,以一四年前 3 季的財報來看,金額約為 10 億元,但對榮創來說,這項金額太高,雙方對價格談不攏,導致鴻海與台積電這兩大重量級企業,首度大規模合作無疾而終。

對於與台積固態照明聯姻的傳言,榮創並不願多作說明,但該公司高層證實,確實評估過合作的可能性,但因雙方股本差距太大(榮創股本約 14.53 億元,台積固態照明為 60 億元)而作罷。

 

價格談不攏  榮創親事告吹

不過知情人士透露,榮創已著手評估規畫,由於台積固態照明的設備主要集中在研發而非量產,如果要合併,將以研發中心來定位。但對是否要花接近一個股本的金額,來弄一個研發中心,榮創認為並不划算。

至於榮創母公司鴻海,對於與台積固態照明的合作則抱樂觀看法。知情人士表示,在鴻海入主後,榮創經一番整頓,體質改善,但技術層次要和億光等業界大廠相比,仍有提升空間,因此如果能取得台積固態照明技術,來增進產品品質,鴻海不會有太多意見。

有趣的是,讓晶電董事長李秉傑決定搶親的關鍵,是一四年 7 月間日本媒體《日刊工業新聞》的一篇報導。該篇報導指出,東芝將在一四到一六年砸下 500 億日圓導入新設備,目標設定將在一六年底把白色 LED 晶粒單月產能規模擴增到 15 億顆,增加幅度達 150 倍。

 

關鍵外電 讓晶電決定搶親

若東芝只是產能增加,不會造成晶電太大憂慮,可是李秉傑看完報導後,最令他感到擔憂的是,東芝生產白色 LED 晶粒所使用的技術,是來自東芝在一三年 4 月收購的美國大廠普瑞(Bridgelux)矽基板相關資產,而普瑞正是台積電的轉投資公司,換言之,東芝技術就是來自台積電。而如果一旦讓東芝成功量產,矽基板所挾帶的價格優勢,將對晶電造成極大威脅。

晶電合併璨圓後,已成為全球產能最大的單一 LED 晶粒廠,產業分析師指出,晶電雖然身為全球 LED 晶粒一哥,但最大的問題在於,主要的技術還是以藍寶石基板為主,對於矽基板,晶電對外宣稱看淡其成功機會,私下卻默默耕耘,可是成果遠遠不如預期。

對晶電來說,目前的藍寶石基板技術,2 吋面積過小,4 吋及 6 吋卻陷入單位成本隨著尺寸變大而大幅增加,以及良率下滑的窘境。然而,台積固態照明是以半導體製程的矽基板為主要發展技術,以目前台積電主流晶圓尺寸已是 12 吋,8 吋雖然是相對小面積且是舊世代的產品,但對 LED 廠商來說,已是遙不可及的技術境界,如果晶電能提早進入矽基板領域,將可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因此,當市場傳出台積固態照明有意尋找合作夥伴時,晶電內部即評估,若能藉此取得台積固態照明的技術,包括時間與研發成本,都遠比自己蒙著頭做,來得有效益。

不過,知情人士透露,當時外界都把台積固態照明的對象指向榮創,老謀深算的李秉傑決定按兵不動,等消息漸趨平淡,李秉傑判斷,雙方可能陷入瓶頸,尤其當他確定是價格談不攏破局,李秉傑認為機會來了,決定出手搶親。

 

適時出手 台積電變大股東

知情人士表示,李秉傑和張忠謀都是工研院院士,因此雙方見面相當正常。因此,李秉傑主動尋找機會向張忠謀提議,由晶電承接台積固態照明資產設備,獲得張忠謀首肯,正式宣布晶電勝出。

至於資金來源,知情人士指出,晶電內部分析,換股應是雙方都可接受的方式,一方面可保留營運資金,讓現金做更有效的運用;而且,另一方面,讓台積電成為晶電的大股東,有了大咖級企業撐腰,對晶電未來發展絕對有助益。

據了解,晶電最快可能在一五年初舉行股東臨時會,討論與台積固態照明合作案,預估將以增資發行約 2,000 萬到 3,000 萬的新股(以晶電 12 月 26 日股價 63.1 元計算,約為 12.6 億元至 18.9 億元間)作為對價,取得台積固態照明的資產設備,屆時台積電也將成為晶電持股約 2% 的股東。惟本刊多次致電,晶電均未回應。

但外界萬萬沒想到,原本不過是一篇普通的外電新聞,最後竟然會引發台灣 LED 產業的大地震,更可能會影響未來全球 LED 產業與技術的發展,科技產業的變化的確出人意料。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