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銀行百年磨一劍,問鼎亞洲杯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6 月 28 日 0:00 | 分類 名人談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上海銀行百年磨一劍,問鼎亞洲杯


6 月 16 日下午兩點,台北市東方文華酒店地下二樓的宴會廳裡喜氣洋洋,這天是上海銀行 100 周年慶的感恩酒會,800 位來自上海、香港和台北的三家上海銀行的高階主管、台商貴賓齊聚一堂;93 歲的上海銀行董事長榮鴻慶,在夫人、孫子攙扶下親自上台致辭,帶著些許鄉音,一字一句鏗鏘有力地演講。

扎根兩岸三地  獲利績優生

有什麼樣的領導人,就有什麼樣的銀行。「去問老台商都知道,上海銀行很『硬』的,而且做什麼都要遵守 SOP(標準作業流程)。」一位常跑兩岸三地的台商企業家表示。

什麼是「硬」?那就是不做賠錢砍價的生意,甚至非常「挑客戶」,風險底線比別人高;對自家人,也很「硬」,金融圈都曉得,上海銀的董監事,包括榮鴻慶自己,也從來不向銀行借錢,造就上海銀極少踩到地雷的穩健體質。

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圈中,無論是資產或分行規模都屬於中段班的上海銀行,為何卻長年創造每年至少 2 至 3 元的稅後純益(EPS),即使是 2008 年金融海嘯,還能逆勢成長,繳出 EPS 2.23 元的成績,祕訣何在?

答案就是:「滬港台」金三角。因特殊的歷史背景,台灣、香港、中國各有一個上海銀行,彼此交叉持股,許多台商打從西進的草創期開始,就依靠上海銀行打通金流任督二脈,關係自然牢不可破。

如今,三行策略聯盟已邁入第 16 年,包括財富管理、人才培育,甚至是企業識別及制服統一等共同形象的打造,都有深入的互動。

然而,近年隨著中國政策輔導產業轉型,台商經營重心逐漸轉移到東南亞,而包括富邦、中信等金控都在中國有子行,上海銀行如今雖有利基性優勢,隨著兩岸逐漸開放,遲早要面臨對手來勢洶洶的挑戰。

也因此,百年銀行要再創新猷,上海銀行的董事會中,最年輕的臉孔、也是第三代接班人──榮康信,遲早要接下這個重擔。

 

第三代接班人  就戰鬥位置

6 月 5 日,上海銀行舉辦首次登錄興櫃後的股東會,改到更大的場地舉行,半年來,小股東從原本約一萬人,迅速增加了 6 成,散會後,一個相當引人注目的高大身影,亦步亦趨地跟隨榮鴻慶左右,他就是榮康信、榮鴻慶的孫子。

1968 年出生的榮康信,今年 47 歲,爺爺、父親都是銀行家,因此他從小就背負著家人的期望。在香港成長,曾於美國留學、就業,目前長駐台灣工作的他,更特地把韓籍妻子和兒子送到《國語日報》學中文,以更融入在地文化。

雖然行事低調,但私下性格開朗的榮康信,經常往來的企業二代人脈也不少,除了去年點名他接受蔡宗翰公益冰桶挑戰,還有領航集團少東、台灣產險董座李泰宏、海霸王少東莊自立及紅豆食府蔡篤清等人,都是他好友。為了替 100 歲暖壽,他也特地商請夏姿集團總經理王子瑋首開先例,替自家銀行設計新制服。

「上海銀行在業界是出了名的穩健,也有一套嚴謹的公司治理,John(榮康信的英文名字)很早就跟著爺爺、父親進入董事會,只要有任何好的想法或建議,我相信都能獲得支持的。」好友李泰宏說。

榮康信目前還兼任資訊長,銜命負責數位金融,也就是 Bank3.0 的轉型工作。上海銀行總經理邱怡仁說,目前全行正積極推動分行及前台的轉型,「讓行員不只是單純的行員,而是更能深化地去經營客戶關係,提供量身訂做的產品和服務。」因此,他期待能借重榮康信專長,協助開拓更多年輕世代的客群。

除此,未來榮康信的核心任務,將不再只是兩岸三地,還有亞洲杯、甚至是世界杯。「我們早就布局好了!」邱怡仁語氣篤定地說,雖然鎖定華人客群,但這些年來跟著客戶腳步,在越南、泰國、柬埔寨及馬來西亞等都成立據點,隨著市場更大,屆時對領導人來說也會是更嶄新的試煉。

「如果專注走自己的路,上海銀行很有機會成為台灣的東亞或恆生銀行!」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服務業召集人吳偉臺認為,金融監理愈來愈注重風險控管,一步一腳印、保守穩健的步調未嘗不可。

至於讓許多小股東殷殷期盼、規模小而美的上海銀行,有朝一日能和一線金控拚股價勝負。邱怡仁則強調,大股東不賣股,但若走到上市,往後出售就要依成本再課稅,對許多長期投資的小股東反倒不利,目前 600 億元的資本額還算穩健,暫不考慮轉上市。

上海銀行十年磨一劍,終於面向資本市場,歡度百年生日後,這位金融績優生的一舉一動,外界也會睜大眼看。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