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未見效?2015 年的專利流氓比 2014 年更猖獗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1 月 17 日 12:00 | 分類 國際貿易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改革未見效?2015 年的專利流氓比 2014 年更猖獗


NPE 一詞是指非實施事業體(Non-Practice Entity),也就是俗稱的專利流氓(Patent Troll),這群大靠專利吃飯的企業非常特別,他們充分利用專利的價值來創造利潤,而他們的活躍程度也會顯示出現今專利制度的發展走向。

那麼,NPE 在 2015 年的活躍度又是如何?一家專門替人防堵專利流氓的美國公司──RPX Corporation,發表了有關 NPE 的報告。以下便帶您解讀它的內容:

一、NPE 提起訴訟的數量比 2014 年更為成長

不得不說,筆者看到這個資訊覺得有些訝異,因為近幾年美國法院對於可專利性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也漸不適合 NPE 的發展,但結果卻是著實令人意外。從提起訴訟的數量來看,除了 2014 年因為法院見解改變消退下滑,大致呈現成長趨勢。

智由博集配圖

二、被 NPE 提告最多的對象是三星,Apple 排第四

除了傳統網路領域的巨頭外,汽車、銀行、消費性產品、運輸業也變成 NPE 的目標,但前十名仍然以科技業為主,2015 年新增的訴訟量以三星居冠(71 件)、其次是 ATNT(50件)、HP(43 件)、Apple(40 件)、Dell(40 件)、LG(39 件)、Amazon(36 件)、HTC(35 件)、Lenovo(34 件)和 Sony(32 件)。

智由博集配圖

三、挑戰專利有效性的立案量下降

2011 年美國創新法案(America Invents Act,AIA)引入在法院外更有效快速審查專利的第三方複審程序(IPR)和商業方法複審程序(CBM),這兩套方式被認為可以有效打擊專利權的濫訴,負責承審的審查既訴願委員會(PTAB)素有專利請求項殺手的稱號(Claim killer)。到目前為止共有 4,314 件專利進入 IPR 或 CBM 程序,其中約有 2,813 件申請最終可以立案,成功立案的約佔 70%,這個數字是不錯的,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 NPE 的猖獗之勢。不過若僅看 2014 年到 2015 年,其立案率卻呈現下降趨勢,這一點是值得令人擔憂的。

四、訴訟前的專利交易市場變大

依照 RPX 所做的統計,欲出售的專利組合規模(指包含很多件專利的專利 Package)會反映出專利權人希望透過出售專利得到價值的渴望。越多專利組的出售,就表示有越多專利權人不願意走冗長又無效的訴訟程序。這也可以看出 NPE 積極尋找好的專利組合來提起訴訟,並藉由經營公司來補充現存的專利組合。從趨勢上來看,2010 年後,尋求專利組合出售的規模開始慢慢變大。

智由博集配圖

五、東岸比西岸更有利於 NPE 提起訴訟

從 2009 年開始,NPE 大部分都在德州法院提起訴訟,而且從 2013 年開始,於每年下半年提起訴訟的比例都比上半年高。這可能是因為管轄權改革法案的傳言都在相同月份被傳出來,而且更重要的是,NPE 在東岸提起訴訟的比例在過去 3 年都有所增加,從 2012 年的 32% 上升到 2015 年的 64%。這樣的增加很可能是因為近期德州法院的判決多數傾向不利於被告所導致的(即對原告 NPE 有利)。

(本文由 智由博集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david reid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