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股災,你應該了解的 3 件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2 月 21 日 0:00 | 分類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關於股災,你應該了解的 3 件事


原油、中國,是近期空頭市場關鍵字,若從中長期角度,還要加上經濟衰退、政府救市的因素,利空中夾帶希望。關於近期股災,投資人應該了解 3 件事,化繁為簡,找出財富管理的應對方法。

今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接二連三出現大跌警訊。油價已經跌破 2008 年金融海嘯低點,布蘭特原油在 1 月 20 日來到每桶 27.88 美元,比 2009 年低點 33 美元還要低 15%;中國的上證指數今年亦曾跌到去年低點 2,850 點,較 2014 年高點 5,178 點下跌 45%,「國家隊」還有多少子彈?

全球每天消耗 9,000 萬桶原油,中國是全球 GDP(國內生產毛額)第二大國、也曾是第二大股市。和全球經濟如此相關的兩大市場,都面臨劇烈震盪,投資人該如何化繁為簡,並找出個人財富管理的應對方法呢?面對股災,投資人可由縱、橫兩個面向來分析,縱向是從 2008 年以來的金融海嘯,從央行政策、經濟實體,到市場相對價格的變化;橫向則是市場之間的連動性,包括原油、股票、匯率、商品、債市等。最後,藉著縱向、橫向位置,像 GPS 定位系統一樣,投資人要自我定義目前所在位置,才能從容決定自己的資產配置,這 3 點,就是投資人面對股災必須了解的 3 件事。

 

第一件》歐、美、日恐負利率
新興國貨幣貶值或與美元脫鉤

首先,金融震盪的起源,當然是 2008 年由美國次貸風暴引起的金融海嘯,為了維持流動性,使市場免於崩盤,美國聯準會採取史上最寬鬆的貨幣政策,令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由當時不到 1 兆美元,最高來到 4.5 兆美元,膨脹了 3.5 倍左右,以狹義貨幣基數佔名目 GDP 比率來看,美國膨脹最大,其次是日本,歐洲央行最慢開始寬鬆,比率最低。

以美國來說,道瓊指數 2009 年低點 6,469 點,2016 年 1 月 22 日為 16,093 點,較當年上漲 148%;同樣的算法,標普五百指數、德國 DAX、日本日經指數較當年低點上漲幅度在 1.5 倍到 1.8 倍之間,中國的上證指數距離低點,連一倍都不到。很明顯的,指數的漲幅比央行貨幣寬鬆的倍數小了許多。

然而,經濟實體表現更弱,撇開 2008 年到 2010 年的異常數字不談,2011 年以來台灣最好的經濟成長率是 2011 年的 4.2%,2015 年則保 1%都有困難,遠不如 2008 年先前的表現;中國從過去平均 10%,2015 年已落到 7% 以下;美國維持在 2% 到 3%之間,不如過去平均的 3% 到 4%。

很明顯的,貨幣寬鬆度大於股市漲幅,更大於經濟成長率。曾經因為 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而大漲的油價,卻領先跌破 2009 年低點,代表商品行情的 CRB 指數,早在 2015 年初就跌破 2009 年的低點,包括鐵礦砂、鎳、銅、鋁等,全都慘烈破底。

新興市場的匯率全線告急,台幣兌美元 33.75 元,距 2009 年最低約 35 元,相差僅 3.5%,已屬強勢;越南、印度盧比、馬來西亞、泰銖、印尼盾都跌破 2009 年兌美元匯率;科威特、埃及、加幣、南非幣、巴西里拉、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祕魯也都失守 2009 年關卡;日圓、歐元早已貶破 2009 年低點;英鎊岌岌可危;最值得注意的是港幣,日前來到 7.8295,已經比 2009 年兌美元的匯價更低,匯市的巨貶,不僅造成大量資金外流,也令企業承受更大的風險。

 

第二件》大震盪的代價
去槓桿化到衰退考驗應變力

從 2009 年以來各央行的大舉 QE,當時雖然有用,如今隨著商品市場、新興國家兌美元匯率皆破底,已露出缺陷。首先,美國聯準會升息行程可能延後、中斷、甚至於負利率,這一點從美元指數遲遲未突破一百大關可見。其次,先進國家如歐、美、日可以採取負利率刺激經濟,大量資金為了避險,還是會停泊在美元、日圓、歐元;新興國家面臨風險,商品國家財政困難,匯率續貶、資金外逃等。

與美元聯繫匯率、被視為「市場禁忌」的制度受到挑戰,像沙烏地阿拉伯,過去一向緊釘美元,但因為油價大跌、出口及外匯劇減,釘住美元風險愈來愈高,受空方狙擊的機率大,宜密切觀察。其次是港幣的連繫匯率,但因其背後是中國,一旦被攻破,將連帶使人民幣及中國受到更大的衝擊,研判擁有 3 兆美元外匯存底的中國,仍會咬牙撐下去,然而,若香港因此升息,雖然可以撐住匯率,但必須面臨房地產泡沫破裂的風險。

全球匯率風險的核心,首先觀察美國聯準會 1 月底開會,是否延後升息、或者釋出鴿派言論,至少可以讓金融市場喘一口氣;如果風險情緒上升,美國在今年實行負利率也不令人意外,在此之前,市場仍要付出大震盪的代價,控制風險為要務。

全球市場連動性上升,這是和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最大不同,當時從泰國蔓延到香港,即使香港被索羅斯狙擊,美股的波動仍然有限。這次不一樣,不管是人民幣匯率貶值、中國 A 股下跌,都直接衝擊到美股;還有油價下跌,石油企業的高收益債下跌或違約,都會造成變賣其他資產換現金的壓力。

 

第三件》首重風險控管
央行續出招  長期底部未到

而從亞洲到南美洲國家,新興國家需求不振,大多源自於製造業 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疲弱,這一波的經濟不景氣,很可能從新興國家蔓延到先進國家,最後只能政府出面,除了前述的先進國家降息、負利率,新興國家貶值的貨幣政策,就是擴大財政支出,包括中國在內,今年都會再增加政府支出預算。

影響今年市場波動的關鍵有四:油價、中國、衰退、政府。前三者都是一個緊縮、去槓桿化的過程,一旦經濟衰退沒有處理好,很容易步入通貨緊縮的慘況,簡單來講,如果大家都預期「未來的價格會更低」,企業支出、投資、消費陷入緊縮,大家都延後花錢,就會醞釀通貨緊縮的環境。從 2015 年高點以來,全球股市、商品市場,已經蒸發 10 兆美元以上的市值,數字遠大於各國政府 2009 年以來透過 QE 撒出來的錢,市場已經透過下跌,無聲無息地收回政府印鈔票的熱錢。

也因此,「油價、中國、衰退」雖然看來都是壞球,但價格跌深了就有反彈的契機,一旦油價、中國走穩,市場當然有機會反彈,這是調整持股部位、風險的最佳時機,但最後要觀察政府的決心,是否察覺到經濟衰退、通貨緊縮的問題,而採取寬鬆的貨幣及財政政策。

對於投資人來說,大機會源自市場崩盤,前提是準備足夠的子彈及強韌的心理素質,當崩盤降臨,要有足夠的信心,相信政府不救不行,世界明天還要繼續運轉下去,憑著異於常人的信念,以及適當的資金分配策略,才能夠捕捉大行情。

財訊 配圖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Sam valadi CC BY 2.0)